宽带最后一公里立法保障刻不容缓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媒体的报道再次让宽带话题升温。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节目“假宽带真相”,指出一些网速带宽低于宣称数值。经过媒体的热炒、网民的热议,宽带再成为焦点话题。近一年来,宽带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股宽带提速降价的热潮,但宽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网速问题折射竞争乱象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假宽带真相”中,指出宽带服务存在“缺斤短两”等问题。
根据报道,北京市的苏小姐使用的6兆宽带网速非常慢。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许伟林表示,通过对苏小姐6M宽带的测试发现,这个所谓的6兆带宽实际上就是3兆左右,到了晚上八九点的上网高峰期,甚至只有0.5兆。
“英联宽带”网络服务商表示,他们向用户承诺的是独享带宽,即苏小姐实际享用到的应该就是6兆的带宽。但根据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的分析,如果保证独享带宽的用户享受到6兆带宽的接入,宽带公司早就破产了。
“宽带的服务商并没有提供足量的网络带宽的资源”,这就是媒体所谓的“假宽带”。有宽带从业人员透露,宽带“缺斤”是行业里的一个普遍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宽带市场上的竞争乱象,同时也能体会到宽带公司的竞争压力。据了解,在宽带接入的最后一公里上,运营商特别是一些小运营商,成就不了规模,就大量广告宣传自己低价的宽带。为了从中获利,将有限的宽带资源尽可能最大化地利用,即卖给许多宽带用户,这就会造成在上网高峰期时出现网络拥挤,从而造成了网速下降。
实际上,在排除竞争乱象的情况下,有关“假宽带”的说法,在行业内一直也存在争议。电信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曾表示,理论网速和实际网速存在差异,实际带宽要受服务器、传输、交换机、光端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世界没有一个实际带宽和标称最高带宽是一样的。另外,多位电信专家均表示,实际宽带速度能达到标称带宽的70%至80%已属不易。
12“假宽带”背后的“最后一公里”真问题
媒体的报道引发人们议论纷纷,河南联通焦作分公司校园中心副经理魏星在微博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应批判非法宽带提供商夸大宽带宣传的同时,也应批判小区物业垄断影响光纤改造。事实上,“最后一公里”问题,才是我国宽带建设的真难题。
“最后一公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运营商把线路铺到小区后,由小区入户的这段距离。宽带建设涉及物业、电力、用户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集合了物业、房地产开发商、驻地网运营商等多个利益纠结体,各方的利益博弈使小区宽带接入障碍重重,成为宽带建和发展的拦路虎。
从去年11月开始,国内主要的宽带运营商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宽带提速降价的热潮。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也有力地推动了宽带建设的步伐。一边是宽带运营商不断提速降价的热情,另一边却是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多方利益纷争阻断了宽带的接入。据了解,在光纤入户过程中,小区物业常设置障碍,阻拦服务和施工人员进场,进场费和施工配合费等坐地涨价,这一系列造成了光纤入户难的宽带建设步履维艰的现状。
在宽带接入的“最后一公里”,一些小区物业、房地产开发商等的阻挠,致使运营商无法正常推进光线改造进而实现宽带提速,宽带建设的受阻让运营商背上了网络质量差的骂名。更重要的是,不少用户的宽带自由选择权也在多方博弈中被剥夺,用户成为了最终的牺牲品。
最后一公里竞争需政策规范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宽带业务已经成为同水、电、气相同性质的公共产品,宽带建设并不是宽带建设运营商一家的责任,而是一项涉及到全行业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和社会上的诸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
推进宽带建设,需要国家从外部进行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支持。今年以来,工信部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为中国宽带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当前的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市场竞争亟需法律层面的保障。高额的小区入场费、施工配合费等已经成为制约宽带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国家立法保障运营商宽带接入的权利,使宽带入户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后一公里是面向民营企业开放的八大领域中的重要部分,而且现在响应度也很高,只差监管规则的出台,预计监管规则可能不到年底就能出来。而此前,工信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了我国《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修订稿要求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必须满足“用户能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公平接入”的要求。另外,北京通信管理局联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日前还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物业服务企业、房屋管理单位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协助推进光纤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相关单位不得人为设置障碍,不得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电信运营商的接入和使用等。宽带的最后一公里建设有了保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