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为徐文伟:企业业务蓄势待发 目标2017年收入100亿美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月25日专稿(蒋均牧)“在信息时代,企业ICT系统将超越工具和支撑系统,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构建企业端到端的实时系统。数字企业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组织形态,ICT基础架构是驱动企业创新转型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在2013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企业业务BG CEO徐文伟面对C114描绘出这样一幅蓝图。
全球电信基础设施市场正面临空间饱和的“天花板”,增长步伐趋缓。华为则大力投入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这两块业务在2012年贡献了总收入的1/4强。
华为企业业务的品牌或许还不太响亮,但经过两年的发展业绩已经处在快速上升通道入口。该BG近期还启动了一项名为“企业好声音”的宣传活动,以期让更多企业产生认知。
徐文伟预测,2013年华为企业业务销售收入将达到27亿美元,该BG的中期规划则是到2017年实现10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
蓄势待发
企业业务是未来十年华为向ICT领域发展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该公司寄予厚望的“未来业绩增长引擎”。
2011年年初,华为在其董事会上重新厘定了业务组织架构。搭乘云计算兴起与ICT产业大融合的历史机遇,企业业务BG应运而生。
企业级市场炙手可热,但存在着思科、惠普、Avaya这些传统巨头。在过去两年中,徐文伟带领的这个新生部门围绕整合资源、强化竞争力打出一套“组合拳”,包括100%收购华为赛门铁克、整合IT产品线、建立渠道体系、通过“灯塔计划”树立垂直行业标杆案例等。
到2012年年中,华为企业业务BG正式形成企业网络、IT、统一通信与协作三大产品线,以及企业无线、网络能源等水平和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期间,华为企业业务BG先后发布了多款业界领先的旗舰产品,例如CloudEngine 1280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AP7030系列企业级WLAN AP、S9700系列高端交换机、汇聚路由器NE20E-S、企业云网关AR G3、融合基础设施一体机FusionCube、高端企业级存储系统OceanStor HVS、海量存储系统OceanStor UDS、统一通信UC2.0、联络中心CC2.0、全景智真高清视频会议系统、eLTE宽带多媒体集群系统。
Gartner在其2012年魔力四象限报告中,将华为网络、统一通信UC和联络中心CC等产品列入了“挑战者”象限。
据披露,截至2012年年底,华为在全球为客户建设了超过260个数据中心,其中包括35个云数据中心,并在公司内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超过7万人规模的桌面云系统。
补足渠道短板
做企业级市场,渠道是个绕不开的门槛。华为以往的销售模式主要围绕运营商,既有的渠道也都被瓜分完毕。
不过经过两年的渠道建设,这一短板已经补足。徐文伟告诉C114,华为企业业务BG已经建立起总经销商、全球合作伙伴、运营商渠道、二级经销商在内的全球渠道体系。
截至目前,华为已经发展了近4000家企业业务渠道伙伴,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和海外32个国家,预计到2013年年底这一数字将增至5400家。
为了支持渠道伙伴的商业成功,华为还形成了六大中心支撑的区域服务渠道网络和生态系统,包括技术支持中心、备件、培训认证、项目管理、渠道服务运营和授权维修,覆盖38个国家。
“我们的渠道理念是‘合作共赢、耕耘收获’,渠道政策是‘开放透明、阳光稳健’。希望与渠道伙伴‘共营共赢’,一起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徐文伟说。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亦在年度分析师大会上指出,华为企业业务有两大定位,第一只做聚焦基础设施的产品集成商,而非一家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第二不会直接面对客户做交易,而是支持渠道伙伴和客户签合同。
目标2017年销售收入100亿美元
根据华为4月8日发布的2012年年报,其企业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5亿人民币即18.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5.8%。
同时,华为在年度分析师大会上预计未来五年(2013-2017年)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到2017年企业业务占总收入比例将由2012年的5%增至15%。
“预计2013年企业业务销售收入将达到27亿美元,增长率45%。”徐文伟表示,随着渠道的铺开、内部效率的提升,华为企业业务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按我们自己的计划是到2017年实现100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对业绩快速增长的预期也证明华为有信心在企业级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
徐文伟的底气来自企业业务BG的产品优势、产品线长度,以及不用背负“历史包袱”。
他举例称,CloudEngine 1280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整机最大支持48Tbps的交换容量,三倍于当前行业其他产品,可以支持企业未来十年发展周期内服务器接口从GE/10GE向40GE/100GE的演进,同时还是SDN-Ready的设备。
华为企业业务产品线足够长,同时还有其他业务BG提供的产品,可以为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及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和竞争对手相比,华为是没有‘历史包袱’的,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平台,开放、共享起来非常容易。”徐文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