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争议背后:运营商传统业务遭威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微信要收费?”一条牵动亿万网友和公众眼球的猜测,似乎距离现实越来越近了。据3月31日媒体报道,工信部正在协调三大电信运营商与腾讯谈判,并将考虑运营商对微信额外收费的合理要求。
尽管运营商提出了技术理由,但推动“微信收费”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对运营商传统业务构成挑战,而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既有利益格局受到冲击不可避免,唯有面对现实,鼓励创新,才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微信“树大招风”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凭借其免费(上网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和便捷迅速风靡,目前已经拥有超过3亿用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微信的使用行列,并兴奋地议论其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但这一切似乎将被终结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位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先后表示,微信的运行需要持续占用通信网络的信令资源(一种代表用户在线的数据),有“免费搭车”的嫌疑,有必要额外收费。此前有报道称,微信在中国社交工具中占用了通信网络中60%的信令资源,但只为运营商贡献了10%的流量。
电信专家解释说,通信网络中,信道可以比作马路,信令就是马路上的指令,类似汽车行驶中的并线打灯,如果很多车同时并线打灯,势必影响整条路的通行速度。一款产品占用整个网络的信令资源超过60%,是有可能造成网络堵塞的,这在国外有先例。从技术上说,运营商对微信的担忧不无道理。
记者采访多位相关专家表示,信令资源占用问题确实存在,但并不足以成为微信额外收费的理由。中国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说,事实上不仅微信,包括微博、手机邮件等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占用一定的信令资源,如果只是对微信强制性额外收费,就可能造成价格歧视,有碍市场公平。
长期关注民间反垄断诉求的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认为,微信占用信令资源过多,不应视为微信本身的问题,而恰恰说明了我国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如果电信运营商一定要以微信影响网速为由收费,那目前网速不达标的通信套餐产品是否应该向消费者退费呢?
“微信收费”在互联网上也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认为运营商站出来要钱是想利用别人的成功乘机发财。
微信创新触碰电信运营商独享“大蛋糕”
在“微信收费”事态愈演愈烈之时,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运营商为什么不向用户众多的微博收费,而专门把矛头指向微信?
记者调查了解到,推动“微信收费”的深层次原因是,与微博不同,微信已经开始撼动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根基,而收费是运营商阻击微信冲击的直接手段。
微信从2011年面世以来发展近乎神速,目前每5个月就增加一个亿的用户。与此同时,微信的创新触碰到了一直被电信运营商独享的一块大蛋糕。
2012年7月,微信推出4.2版,增加了视频和语音通话功能,这被认为是继短信、彩信之后,腾讯终于对电信运营商最后的堡垒语音业务发起挑战。以至于坊间流传出一个说法:拥有3亿多微信用户和8亿多QQ用户的腾讯,将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
阚凯力告诉记者,微信出现后,网民可以绕过运营商,直接享受类似短信、语音,但更低廉便利的服务,这是真正让运营商坐不住的。
据媒体公布的一份来自运营商内部的报告显示,去年Skype、WhatsApp、微信等OTT业务已经分流全球电信运营商近140亿美元利润,运营商正面临被管道化、收入降低、流量价值下降等三大问题。
化解收费困局考验产业创新环境
一边是国有运营商的强势推进,一边是网民公众的海量力挺,不少人担心微信作为一种创新,势必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而“微信收费”正在演变成一场垄断与创新的较量,如何化解收费困局中的各方矛盾,关系未来产业创新环境的打造,以及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微博用户“龙腾0-0”说,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应该是更廉价、便捷的生活。如果一项信息技术成果能够让整个社会公众享受到更优质、廉价的服务,就没有理由因为这样那样的利益因素阻碍其发展。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我国三网融合势必经历一个从技术融合导致业务融合,再导致产业融合的过程。当电话不仅可以通过通信技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拨打,表明业务层面的融合就要开始了,而“微信收费”则是一股反作用力,作为行业管理层应该明白,对于矛盾双方来说,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董正伟说,现在运营商的做法是在扼杀来自互联网的创新力量,也是在抑制自身的发展空间。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一样技术创新最多引领三五年,就会被替代,正是这种竞争中的推陈出新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不断给运营商提出更大的需求,推动运营商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