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暗战微信[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拥有超过三亿用户的微信,蚕食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但同时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流量收入的增长。电信运营商面临的选择是,找微信的麻烦,还是与微信等互联网服务商合作、向数据流量业务转型?
电话任打、短信任发,500MB数据流量,只需50美元/月;在此基础上升级流量至2GB,加10美元;再加10美元,则不限流量。
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3月24日,美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T-Mobile抛出以上让媒体直呼“大胆”的套餐计划。不是以语音通话时长和短信数量,而是以数据流量来计费,这在全球电信运营商阵营还是第一次。
大洋彼岸,中国电信运营商们正在为语音通话、短信业务受到来自OTT(Over The Top,绕开电信运营商、基于互联网提供的服务)的冲击而烦恼。这类应用免费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一定程度上可取代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语音通话、短信、彩信功能,运营商只能收到少量流量费用。
2012年三家电信运营商净利润情况。 (CFP/图)
在这十天前,中国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包冉在微博上爆料称,春节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约谈腾讯。事后,包冉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这次约谈主要是技术摸底。腾讯旗下的微信,仅仅发布两年,用户数已超过3亿。
工信部于2013年2月底、3月中旬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讨论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特别是微信对运营商网络资源占用的问题。电信运营商和OTT的矛盾,已经不止于隔空喊话,而且有了坐下谈判的动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三大运营商各怀心事
在微信问题上,发出最多声音的是中国移动。
2012年12月初,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在中国移动2012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第一次公开提到,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T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微信的致命问题,还不是媒体报道和坊间评论的业务过顶侵蚀,而是其技术机制要求频繁发出‘心跳信号’(信令),已造成无线通话掉线现象越加频繁,影响到通信安全。”包冉在微博中写道。
微信类永远在线应用发出的“心跳包”并不大,有时只有几十个字节,但是发送频繁,每发一个包,无线网络都得分配一次资源、建立一个连接,占据了大量信令资源。
中国移动2012年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末,它拥有7.1亿用户,其中3G用户总数为8793万户,换言之,中国移动用户中88%是2G用户。2G还有一个问题,数据组和语音组走的是同一个信道,一个最直观的体验就是,用户在通话的同时,无法收到短信,同样,微信和通话不能同时进行。此外,在TD-3G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会自动切换至2G网络,数据压力在原本以语音通话为主的2G网络。难怪三家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反应最为激烈,态度最坚决。
在2012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直接“敲打”腾讯——“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的不少,如果没有沟通,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
当年末,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对媒体表示,“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但中国联通新闻发言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就此话题目前没有对外可说的信息。
而中国电信显得没那么着急。2013年3月20日,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中国电信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电信的3G业务原本就已经是以数据为核心,因此,微信的出现将会与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两者目前不存在矛盾。
四川通信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程德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有借助微信拉动用户的作用,所以态度暧昧;而对中国移动来说,微信对用户拉动作用不大,只是增加用户黏性,对网络冲击大。现在看来,谈判主动权在腾讯手里,三家口径不一,给了微信各个击破的可能。
如何双赢
微信对电信运营商业务具有替代性,但同时也会刺激流量的增长。其间的得失,是电信运营商需要仔细掂量的事。
2013年3月10日,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两会期间的一个小型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微信大大增加了运营商的数据流量,与运营商的关系应该是双赢。十三天后,马化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运营商应该从语音业务转向数据流量业务经营为主,腾讯每日产生大量流量,与运营商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
隔天,李跃在中国移动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也再次谈及微信,“既然是微信刺激了流量增长,我们为什么还怕他们抢我们的利润,我们没有指责别人抢我们的地盘,就像短信也抢了很多邮政贺年卡的地盘一样。技术发展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要研究这种影响,这种替代对我们的影响。”
微信的替代效应到底有多大?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移动短信业务量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1-2月,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但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的5.7%,更低于2012年同期的7.6%。春节节日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点对点短信下滑10.6%。
工信部的统计报告中称,节日期间的公益短信是拉动发送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从发展趋势看短信业务量会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
春节期间,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仅为平日通话量的80%。语音业务对运营商有多重要呢?中国移动2012年在这一块的营收为3680.25亿元,占到其总营收的65.7%。这一年用户同比增长9.3%,语音营收同比增长仅1%。
OTT们的冲击,也是全球电信运营商正在面临的难题。这也难怪,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德国电信首席执行官莱尼·奥伯曼(Rene Obermann),形容OTT竞争对手吃白食,“我们投资,他们赚钱。”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出席2012年业绩发布会时却表示,腾讯等渠道服务商将帮助中国移动开拓未知的新客户,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empirenews.page--]
“谈判很可能谈不出结果,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四川通信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程德杰认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想学习法国电信Orange单独向Google收费的做法,但这在中国行不通——这种收费是否会构成垄断?收费后优先保障腾讯业务,是否对其他用户不公平?
火拼还是合作?
眼下,运营商已经开始排兵布阵。2011下半年,三大运营商分别推出飞聊、沃友、翼聊这些类似微信的应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现在他们决定重新上阵。与其让OTT抢业务,不如自己做OTT。
2013年3月中旬,从中国移动内部流出的一份PPT显示,中国移动总部数据部、研究院、国际公司、互联网基地等部门召开了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计划把飞信和飞聊合并,重构升级为融合通信产品,作为未来正面应对OTT业务竞争的主要产品,用来正面还击微信。
中国电信也计划于近期推出“翼信”产品,意图借预装和网络优势,对微信展开攻势。
一位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运营商做这类互联网应用,有直面用户的渠道优势,但总是做不好,问题在于思维模式跟不上。2009年,中国电信曾与MSN合作开发即时通讯工具天翼Live,却限制用户不能同时运行微软的MSN,最后不了了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此前结束和移动QQ、MSN合作,本意是要做即时通讯产品第一,结果一直在QQ后面。2012年以后,飞信才开始允许其他电信运营商用户注册使用。此前,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推出的翼聊,都限于自己用户使用,不能互联互通,有诸多限制。
2012年,中国电信成立云计算公司,引入有亚马逊工作经验的谢朝阳,当时被看做是突破固有模式,开始引入互联网基因人才。一年后,谢朝阳转任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经理一职由“电信人”王峰接任。
尽管运营商们纷纷成立了各种互联网业务基地、中心,上述电信内部人士认为,事情还是由原来的电信人在做,思维还是电信化的。运营商们习惯了找一堆人来开会讨论,调动运营商、开发商,集中所有人力量,可是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以中国电信为例,尽管也鼓励创新,有一套内部创新计划,但是这类活动没有太多意义,评委也是内部领导,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互联网。
另一位中国移动的运维外包商更是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很多项目其实是顺着领导意思成立的,最终以领导满意而非用户需求为导向。有些眉目之后,相关负责人受到赏识高升了或者平调了,换个人来又换个想法,来回折腾。项目沟通成本太高,永远无法像互联网创业公司那样做出好产品。
不仅中国如此,海外运营商在互联网项目上也是四处碰壁。2009年,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在德国推出社交类互联网应用360,提供社交网络、网络个人通讯录同步、基于位置的应用、丰富的应用和内容、基于widget的客户端应用等功能,希望与Google、Facebook、Appstore展开竞争,两年后,这项服务以失败告终。
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法国Orange、Telecom意大利及德国电信在内的欧洲五大电信巨头,决定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定名为“Joyn”,以此正式向以BlackberryMessaging及WhatsApp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应用宣战。
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Viber(一款免费语音通话应用)总裁Talmon Marco认为运营商的Joyn不够“酷”,客户体验不好,没有未来。他提出了与无线运营商分享收入的合作方式。
在香港地区,腾讯与电信运营商采取的是合作方式。2013年2月,香港电讯旗下PCCW Mobile推微信用户数据优惠包。微信用户支付月费8元港币,即可在香港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传送语音、视频、图片及文字,进行单独聊天及建立聊天室。
尽管各国对电信频谱、牌照实施管制,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正在加入无线网络服务。传统电信业务和互联网运营商将会越来越融合。譬如,Google已经开始布局光纤网络,并在美国和南非测试空白频谱上网服务。
程德杰说:“也许二三十年后,就没有电信运营商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