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培育不可缺 金融移动支付井喷需时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对话嘉宾:
印·希尔咨询高级研究员 杨林杰
易宝支付高级副总裁 余晨
动支付,为移动支付业务打开了新的局面。作为一种新的业务与合作形态,这一业务要想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迎来规模爆发期的到来?
拓展支付功能
记者:与现有的移动支付业务相比,将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融合后的业务在功能上有何创新和突破?这种业务形态是否会对推进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杨林杰:金融移动支付业务最大的创新在于通过改善用户体验,将商家、用户和背后庞大的现金流联系起来,将会极大激活消费市场。
移动支付一直受到几大因素制约:第一,技术复杂,安全性差,消费者转换成本高,普及难度大,市场规模一直难以扩大;第二,使用体验差,支付上限、小额圈存等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往往因为余额不足、支付限制等原因影响了支付体验;第三,消费能力有限,消费者预存为移动支付部分的金额较少,并且需要到银行柜台去圈存,预付卡需要定点充值,影响了移动支付的可消费总量。总体来说,愿意尝鲜且可忍受消费体验的消费者已然不多,却还要随时遇到余额、商家、内容等方面的制约。而金融移动支付则有望解决以上问题。
从业务上看,银行拥有庞大的日常生活支付业务,如水、电、有线、煤气等项目,而运营商在数据宽带、休闲生活、远程支付等方面有充分的接入业务,二者业务共享后,用户就可以通过金融移动支付解决大多数支付问题,容易培养消费者习惯。
余晨:移动支付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金融创新及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能够有效整合金融IC卡等新兴支付工具和渠道,是金融IC卡的渠道拓展和应用创新,是未来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推广移动支付应用对加快我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进程、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和银行卡多应用领域、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尚处“烧钱”阶段
记者:如何看待金融移动支付业务的前景,您认为该业务规模发展需要几年时间?
杨林杰:考虑到金融IC卡特别是闪付的普及速度及NFC手机的普及率,金融移动支付的井喷还需要1~2年的时间来酝酿。
金融移动支付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移动支付标准已经统一,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其次,银行和运营商均已认识到市场价值,并且具备足够的市场推动实力,而不再小打小闹;再次,用户转换成本低,使用体验较好。这个业务模式将会带动用户、产业链的多方共赢。
不过市场教育、改造受理环境和用户转换都需要时间,且耗资巨大。不论是金融IC卡还是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烧钱”的阶段。一方面,国内现有约300万台联网POS机,每台需安装市值280元的支持13.56MHz的非接触式读头,成本总计超过8.4亿元;另一方面,每张SIM卡成本在20元以上,仅芯片转换成本就高达66亿元。
12记者:金融移动支付要想快速发展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杨林杰:政策监管方面,因为涉及金融支付领域,没有通过第三方平台的转换,因此如何实现金融运行监管、回避政策风险,是全产业链参与企业共同面临的风险。
市场主导力量博弈方面,金融行业和运营商都希望能够在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将对方打造成为自己的一项资源,隔绝对方与客户的联系,这是任一方都不愿意接受的。双方的利益点如何平衡、如何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是最大的问题。此外,发卡银行则有十多家,如何理顺金融系统,从更高的角度和运营商达成合作,需要央行通盘考虑。
产业链共赢方面,谁都无法预测,产业各方需要做出多大的投入才能换来市场回报。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涉及各种形态的产业和机构,在需要市场教育的准备阶段,如何实现产业链合作企业的共赢。如何带动各自联盟内的力量,解决市场“烧钱”的成本支出,并成功实现市场布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余晨:目前移动支付业务想要飞速发展首先需要解决银行及相关机构的监管问题,银行的优势在于资金流等云端,运营商的优势则在于移动终端。移动支付方面,技术已经不是瓶颈,最重要的是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让用户依赖你、信任你,要将技术和渠道融合于对用户体验最直接的分析和了解上。
有望成为主流支付业务
记者:金融移动支付业务形态的出现,是否会对其他形式的移动支付形成替代?
杨林杰:各种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在现阶段共存,但金融移动支付在未来将会成为主流支付形式之一。从支付规律上看,无论金融IC卡移动支付如何炒作,它也仅仅是用户财富向商家转移的一种技术手段的补充。以银联自身业务举例,目前远程支付有快捷支付,现场支付有信用卡,因此只有当金融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超过现有模式,才有可能触发该业务的井喷。但由于能够实现从钱袋子到客户终端的直接关联,其相比现有任何移动支付形态具有天然优势,因此金融移动支付有望成为主流支付形式。
余晨:移动支付目前主要是三种模式:第一是把手机变成信用卡,第二是把手机变成互联网终端,第三是把手机变成POS刷卡机。目前移动支付除提供支付业务以外还可以提供营销平台及金融服务等增值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正在向身份、位置、传感、联接等多方面延伸,手机二维码支付、面部识别支付系统、摄像头读取银行卡号、超声波行动付款方案、手机碰撞传钱等诸多无线支付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多种需求的存在,决定了金融移动支付业务形态的出现不会完全取代其他移动支付形式,移动支付将会是多种形式并存。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舒文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