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政府妥协放权利于市场竞争和产业生态建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最近,欧盟贸易委员会启动针对中国电信设备商华为、中兴的反倾销、反垄断的“双反调查”。
消息一出,全球舆论哗然。新一轮贸易大战在中欧之间,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
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各方都在寻找契机,谋求共度难关。作为全球第二、三大经济体,这事关系全球经济命运。中欧双方如何避免“身体冲撞”,检验着双方政府高层的智慧。如果街头斗争一样,拳来脚往,结果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相对于北美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中国和欧盟处在下风,中欧相争也正中北美下怀。
商业观察家陆新之认为,中欧合作有很强互补性,欧洲近年经济增长缓慢,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给欧洲经济带来活力和驱动;同时中国也获得了欧洲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双方在政治、经济、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实现了互惠共赢,在此基础之上,双方应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进行项目妥协、深化合作,共同抢占4G市场,打破北美在信息技术上的垄断格局。
中欧都是WTO成员,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盟,政府都要抬头看路,没必要执拗插手,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难以驾驭--如果这样,相信有悖于政策出台的初衷;而应遵循游戏规则,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让企业主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从局部和近距离看,地方保护主义貌似对本土企业有利,事实上是对游戏规则的破坏,是对市场生态的破坏,是在“帮倒忙”,结果有害无利。
目前中国和欧盟电信业都比较发达,竞争有序,这种良好的生态是市场开放的必然结果。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中国通信设备一直是开放的,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欧盟电信企业爱立信、诺西、阿朗,在中国的通信网络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们也都是中国通讯网络的积极建设者和受益者,中国市场已成为它们全球化市场版图中,最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之一。如果中国没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苹果、三星等外资品牌积极参与,中国人民就享受不到如此便利发达的网络通信和宽带服务。当下中国正在广泛应用的主流通信网络,GSM和WCDMA都是“舶来品”,是市场开放的产物。欧盟的电信设备和终端企业在中国都落地生根,有所作为。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也在欧盟本土落户,为欧盟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系统俨然成形,过多地人为干预势必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既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又让当地企业和用户蒙受利益损害,即使是华为中兴的直接竞争对手爱立信,诺西,阿朗,如果没有外界刺激和压力,就不会努力提升技术创新质量和服务水平,容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年电信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和中国,都在积极向4G演进。中国主导的TD-LTE和欧盟主导的LTE-FDD都是全球主流4G通信标准。围绕这些新技术进行的新产业链生态重塑,更需要取长补短,整合资源,互惠互利,其建设的主力军,既有本土企业,又有外资企业,如果缺少互助合作精神,肯定就要落后挨打--领先的北美时刻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
付亮认为,面向未来,中欧电信技术合作空间更大。欧盟企业都是中国主导的TD-LTE技术的积极参与者,而华为也参与了欧洲5G的研发。和谐共赢的环境需要各方共同维护,这需要政府以高度智慧,进行斡旋和引导,甚至在必要时候做出妥协。目前中国主导的TD-LTE已经成为全球4G标准,并在多个国家商用,这与中欧电信企业的合作是分不开的,推动TD-LTE在全球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还应该共同努力。
发展4G,如果中欧都关起门来,各扫自家门前雪,其主导的4G制式能否顺利登上全球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标准,就要打上一个大问号。结果极可能是中国的TD-LTE走不进欧盟,欧盟的LTE-FDD走不进中国,这无论是对技术发展,还是对市场拓展,还是对用户体验,都有利无害。其实,贸易战初衷都是基于保护本地利益出发做出的考量,但可能出现的结果却是技术、企业、市场都受到较大程度创伤,得不偿失。
既然如此,政府倒不如解放思想,放开手脚,遵循市场规则办事,多些长远眼光,把技术发展和企业做强交由市场竞争做主。实践证明,唯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办成事,办好事,争创政府、企业、市场、行业多方共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