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的“第二名”生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起大早赶晚集
错失4G先机
众所周知,苹果iPhone手机的问世,催生了全球智能手机的热潮,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也无疑带动了以数据业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兴盛。用户对网速的需求以及应用、业务的多样化为4G商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AT&T作为全球第一家推出苹果iPhone手机的运营商,却起了大早赶个晚集,错失了4G先机。
当AT&T还在品尝“苹果”的甜、酸,忙于为智能手机带来的网络拥塞善后、升级现有网络时,2010年12月,该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Verizon已经先行一步,在美国开始了LTE商用,并且Verizon在部署LTE网络时选择了激进的策略,首期网络部署就覆盖了38个城市的1.1亿人口,一下子将AT&T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当AT&T回过神来,着手在4G市场有所行动时,时间已经过去了9个多月。2011年9月,AT&T也开始了LTE商用。自此开始扮演起追赶者的角色。
经过两年多的商用部署,截至目前,Verizon的LTE网络已覆盖了美国497座城市,网络覆盖了美国近90%区域的2.7亿人口,达到其3G网络覆盖的95%。随着LTE初期部署基本完成,Verizon计划利用从有线电视公司获得的高级无线服务(AWS)频段进行LTE网络的第二轮部署。相比之下,AT&T的计划是到2013年年底,使自己的LTE网络覆盖美国的2.5亿人口,LTE初期部署阶段要到2014年年底结束,几乎落后于Verizon一年半的时间。目前,AT&T的LTE网络覆盖至美国的278座城市,到2014年年底覆盖美国3亿人口。
奋起直追
不惜压缩利润空间
错失4G先机的AT&T很快就尝到了落后的苦果——4G业务差人一等的影响开始反映在激烈的用户争夺战中。去年全年,AT&T仅新增了370万用户,连2011年的一半都不到。其中后付费用户的增长同比基本持平。Verizon相对较好的境遇显示出4G对运营商争取更有价值的用户的助力作用。今年第一季度,Verizon新增了近68万后付费用户,AT&T则不到30万。去年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去年一年,Verizon共新增后付费用户500万,是AT&T的3.5倍。
为了争夺用户,AT&T不得不压缩利润空间,加大促销力度。AT&T近期宣布,受益于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成功的促销活动,本季度新增移动用户数将达到50万,超过预期。按此计算,2013年第二季度的新增用户数将比第一季度增加70%,比去年同期增加50%。
但是自2011年,美国移动普及率超过100%后,美国移动市场变得越来越饱和。这就使得获取新用户,特别是那些愿意使用能为运营商带来更高利润的数据业务的用户变得更为困难。这也意味着AT&T为本季度的新用户增长花费了更大的代价。投资巨大的促销活动和需要高昂补贴的智能手机的销售也在侵蚀着AT&T的利润。
以AT&T自5月1日起推出的以旧换新促销活动为例,参加用户可以到门店或经销商处用折价的方式出售旧手机,并用折价款购买AT&T新的定制手机,其中包括新的三星旗舰机Galaxy S4和RIM的黑莓Z10。这两款手机通常需要用户支付200美元并签订为期两年的合同。而AT&T要做的则是为出售旧手机购买新手机的用户提供至少100美元的折价。
此外,AT&T还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将在未来几年投资140亿美元用于网络升级。这部分投资不只用于扩大LTE网络覆盖,还将用于提升网络质量和频谱利用效率,以及基础设施的升级。
抓住时间差
放眼长远
尽管投入巨大、短期利润空间被压缩,但从新的用户增长情况看,AT&T的努力已经开始得到用户的认可。而从长远来看,留住用户才能让AT&T在4G方面的追赶有意义。因为到今年年底,或至迟到明年,AT&T的4G部署就将追赶上Verizon。届时,AT&T在全国范围内的LTE网络覆盖不会落后Verizon很多。因为从用户对4G业务的接纳程度来看,4G业务还仅仅处于发展的初期。尽管Verizon的LTE网络覆盖远远领先与其他对手,但截至上季度,Verizon的用户中仅有23%为4G用户。事实上,较多美国人开始采用4G业务是从2012年年底,感恩节到圣诞节这段“节日季”中安卓智能手机的促销和近期苹果公司推出支持LTE网络的iPhone 5开始的。而AT&T正在利用用户尚未大规模接受4G业务的这段时间差,抓紧LTE网络部署,争取早日缩小同Verizon之间的差距。如果AT&T能够一直按照既定目标前行,那么他将不会错过4G带来的最好机遇。
从长期来看,一旦AT&T缩小同Verizon之间的差距,短期的利润率减少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LTE网络的部署能够帮助AT&T减轻对已经不堪重负的3G网络的依赖。同时LTE网络不仅仅能够提供更高的网络速率,还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数据,由此可以增加利润、减少维护成本。
同时,LTE的更高速率也会鼓励用户更多地使用数据密集型业务,这就能够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数据业务收入,提高ARPU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