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间 苹果没有没落却已“鸡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3年的苹果电脑全球开发者大会,在一种“苹果终于吃完乔布斯的创新红利”舆论氛围中拉开序幕。
媒体和公众喜欢“创新”,因为这意味着颠覆和革命,能够替换某些事物的原始和僵化形象。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一个诱惑与危险并存的词语,它有机会带来市场份额和营业利润的巨额增长,同时也有可能赠送一些具有摧毁性结果的糖衣炮弹。
尽管“创新”最后需要由市场来评估,但在最初,“创新”从来都不以市场为导向——相反,它完全脱离市场(以及用户调研),更多的是凭借产品团队的思考和冒险。苹果公司之所以在商业史上为人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它在历次创新中大多收获了成功,而这种“成功率”最终将苹果变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很多时候,或者说是在历史上,苹果在“创新”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上的唯一指标,就是乔布斯是否正在主导。让苹果一鸣惊人、重拾尊严、屡创辉煌的,在历史这条时间线上,注定无法回避乔布斯这个苹果公司的代名词,所以即使他已离世将近两年,媒体和公众(或许也包括苹果)仍然停留在他的时代,并用历史上的成功峰值来衡量苹果最近两年的动作,实属情有可原。
即使是乔布斯“钦点”,库克一边将苹果的股价拉升到史上的最高点,一边饱受资本市场和用户的质疑,去年WWDC上推出的漏洞百出的苹果地图,几乎成为了苹果历史上最为轰动的丑闻。
而在今年的WWDC,库克一如既往的维持着供应链出身的他应有的冷静和稳重,相比2010年乔布斯最后一次出席WWDC时选用的乐队New Order——发布iPad时,这支糅合了朋克和电子的乐队音乐出现在会场,库克的发布会在音乐选择上也是更为保守,Vampire Weekend虽然也归属于摇滚乐队,但它却同时贴有“粉红色”的标签,清新、活泼、灵气,这是当下文艺行业的趋势和方向,肌肉男波诺和他的U2不再受到欢迎,人们更乐于跟着Carly Rae Jepsen蹦蹦跳跳。
这种变化着实让一些听着约翰·列侬和鲍勃·迪恩长大的音乐迷们有些不爽,但是从大众意义上来讲,这种风格上的不同演绎也是确确实实的“创新”,“创新”并不具备讨好用户的特征,就像本次WWDC 2013上的iOS 7。
“轻盈”
视觉是人类最核心的接收器官,所以,iOS 7在视觉设计上的变化首先遭遇到了观众的审视。
苹果一度是包豪斯主义的继承者,这种源自欧洲的设计风格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美国,也被称为是“国际主义风格”,理性、极致、统一是包豪斯主义的奠基,这点在北欧(比如宜家)设计领域体现得更为突出,相应的,包豪斯主义的缺点在于缺少民族文化基因,难以拥有鲜明而突出的特征。
乔布斯时代的iOS是由工程师代表Scott Forstall和设计师代表Jonathan Ive的合作产物,这两人虽说性格上一直不和,但有着乔布斯的人格魅力压制,矛盾并未激化,各自发挥理工和文艺的特长,拿出了排列整齐、圆角矩形同时也让美感得到一定发挥的iOS界面。后来的库克,没能解决二虎相争的问题,舍Scott Forstall而保Jonathan Ive,也让苹果注定在文艺方向走得更远。Jonathan Ive算不上纯粹意义上的包豪斯门徒,尽管受其影响很大,而且Jonathan Ive也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但他更注重设计的表现而非形式,乔布斯请他检验曼哈顿第一家苹果零售店所使用的大理石原材料时,他关注的是石头的纹理而非材质,他也对媒体说,“我总能理解那些用手制作而成的东西的美。”
如果你是一个Tumblr的重度用户,你应当能够将iOS 7的扁平化设计和美国前沿设计风格联系起来,尤其是在UI和icon的设计上,高光、金属质感、厚度等元素正在被设计行业抛弃,设计师们希望icon融入环境而非凸起显眼。
所以,iOS 7在保持圆角矩形的规范同时,将icon朝着“纸片化”做出了努力,尤其是在和背景壁纸搭配时,icon更像是便签,而不是按钮。这也是为了配合多任务处理的滑动效果,用户在icon上的“滑动”动作将赶超“按下”动作,为此,更显轻盈的icon能够带来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当然,微软的“动态磁铁”和Google的“极简主义”都是比苹果更早的设计转型,相比之下,苹果虽然在时间上不占优势,但它做得更为极致——如果只有一条路可走,先后顺序并不是决定胜败的唯一因素,距离上的差异更加重要。为了配合iOS 7的视觉特性,苹果在交互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使得iPhone在使用上的科技感并没有被弱化太多,同时却大大加强了时尚感,而后者正是微软和Google都不具备的。
“高效”
电脑对于不少中国用户而言,是“游戏机”和“影视播放器”的集合,所以在OS X Mavericks和iWork的介绍时间,微博上不少用户表示“不关心”、“为什么不能快进”。然而,在苹果MacBook系列的用户中,设计师、职业经理人、音乐家等从业者占比极高,Macbook对他们而言通常用于工作场合,之所以Macbook能够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Windows系列的笔记本电脑所挤压,正是因为它的“高效”属性,而这次的OS X Mavericks和iWork把效率体验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每日邮箱附件下载量高于100M的用户,一定能够理解Tag索引的建立对工作效率会有多大提升;工作内容中有着频繁商业演示的用户,一定能够理解多屏显示节省的时间及设备成本;运行有高计算能力软件的设计师,一定能够理解续航和储存压缩的重要性;背负有几十家网站的人际关系的用户,也一定会为iCloud Keychain叫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Work,这才是真正的云端办公,不但将微软的Offices系列甩得更远,在协作方面拥有优势的Google Docs从此也定然如坐针毡。
除了用户之外,开发者也会通过本次WWDC了解苹果硬件的效率尺度。不少用户抱怨没有iPad mini 2、iPhone 6等明星产品的线索,但WWDC本来就不是面对消费者的会议——苹果新品的发布一般都放在每年秋季,夏季的WWDC主要面对的是开发者,只有提前了解苹果的硬件极限,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开发适合苹果设备功率的应用。[!--empirenews.page--]
且不谈怪兽级的Mac Pro,Macbook air在有了iPad作为工作+娱乐的组合下,继续挤压中间产品的生存空间,各类超极本和Surface们的命运依然不被看好。
对于高效的追求,同样是乔布斯留给现任苹果产品团队的重要精神遗产,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乔布斯曾跟Machintosh的系统工程师拉里·凯尼恩抱怨开机启动时间太长。他问凯尼恩:“如果能救人一命的话,你愿意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吗?”凯尼恩说也许可以。于是乔布斯在白板上演算:如果有500万人使用Mac,而每天开机时间要多用10秒,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3亿分钟,而这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终身寿命。凯尼恩被他的思路震住了,几周过后,Mac的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来源:《乔布斯传》)
而在现在,除了开机速度这种数字,苹果也在让电脑变得愈加人性化,也唯有读懂用户的意图,才是促就高效的未来途径。
比如对那个对照片的自动分档和时间线归类功能,我绝不会吝啬一个“Wow”!
“忐忑”
苹果对于资本市场的掌控力几乎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最低点,对于只要在公开场合发言苹果股价就必降的魔咒,库克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Mac Pro宣布采用AMD的GPU后,AMD的股价瞬间就上去了,但是当不乏亮点的WWDC结束之后,苹果的股价却是陡然又跌。这传递了华尔街对苹果的主流观点:产品销量仍将保持稳定,但苹果暂时没有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Anki Drive相比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简直就是小儿科,把iOS整合到汽车厂商的制造流程中,也像是苹果的主动贴合,这与iTunes推广时各大唱片公司的上门求亲也不可同日而言。种种迹象都在说明,苹果在摘取神奇光环的过程中,也丧失了华尔街的宠爱。更何况,资本市场正蜂拥涌入的“可穿戴设备”领域,隐约也是颠覆苹果现有产业格局的道路,而华尔街向来不喜欢固守防御姿态的企业。
“Google看起来比苹果要健康很多,前者更像是硅谷的领导者。”这是美国对冲基金Hedgeye的CEO Keith McCullough在WWDC结束之后的Twitter更新。资本市场就是如此高度理性,他们并不关心产品在体验上的改善或是优化,只要苹果还没有在战略规划上流露出“开战”的欲望,他们也不可能对苹果的股票表现做出过高的估算。
去年十月,当苹果传出将要涉水在线音乐服务之后,美国最大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商Pandora在尾盘急剧跳水,大跌11.73%,视为苹果罕见进攻的一声号角。但是当在本次WWDC上正式发布iRadio之后,Pandora的股价不降反升,这让苹果的iRadio前景亦有阴影。一直以来,苹果都以“该利润率”为盈利的保证基础(诺基亚每卖出一台手机可以赚到10美元,而在苹果,这个数字是258美元),但是可能是出于笼络用户的目的,iRadio被苹果宣布为是一项免费服务,唯一的收费项目是每年24美元换来的免除广告待遇,这种增值服务在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如果用户不会像在iTune里那样为每一首歌曲付费,那么苹果在流媒体音乐服务项目上的增收愿景可能也会遭到覆灭。而且,像Pandora这样的独立流媒体音乐服务商更加灵活,它们不仅可以入驻iOS,也可以同时进入Android和Windows平台,苹果的优势不大。
资本市场对苹果的态度其实也和公众看待苹果的观点十分接近:它已不算一支绩优股,不推荐买入,但是抛售也未免太过草率,暂且长期持有、保持观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