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思科化”和辜鸿铭的辫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许多人欢呼:中国“去思科化”时代已经到来,思科退出国内电信级网络市场只是早晚的事情。群情之欢悦,难以言说,这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辜鸿铭头上的辫子和北大学子们心中的辫子。
7月8日,“去思科化”这个词被一则新闻引爆,热到沸腾。
这条新闻是中国电信公布的2013年第一批IP设备集采结果。中国电信的此次集采项目覆盖度很广,包括高端核心路由器、数据中心交换机、大量的中低端IP产品等等。与往年集采结果迥然不同的是,作为保留的传统优势项目,思科在核心路由上仅仅赢得了2台的份额,而华为则赢得了40台。另一家美资供应商Juniper则分到了1台的份额。
媒体对此结果的描述是“思科在核心路由市场彻底败北、颗粒无收”,并进一步解读为“在棱镜门被曝光之后,以思科为突出代表的美国网络设备厂商成为了众矢之的,而思科在随后发布的苍白无力的辩解更是显得避重就轻,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核心用户们的‘去思科化’进程。”
在中国市场一片国产化的呼声中,思科的败北就像兴奋剂,点燃了许多人心中的民族骄傲感。
联系到在中国移动的骨干网新增项目中,已经很少看到思科的身影,在整个运营商边缘和城域中所占份额已经很少,媒体对此的解读是“思科在运营商市场正一步一步地溃败。”于是许多人欢呼:中国“去思科化”时代已经到来,思科退出国内电信级网络市场只是早晚的事情。群情之欢悦,难以言说,这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一件事情。当学贯东西,精通英、德、法、拉丁、希腊等诸多欧美语言的辜鸿铭到北大任教讲授英国文学时,穿着长袍、梳着辫子的他一走进课堂,便引起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在思科丢失电信核心路由项目这一案子中,我看到的就是一片黑压压的“无形的辫子”。如果我们认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产品强大、技术领先、方案到位、服务贴心,赢下单子不是自然的结果吗?实际上,我在其中读到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技术、产品上的巨大进步,是他们对于行业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科就落后了。从产品线角度看,核心路由器、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等领域思科依然一马当先。华为无论理念、技术、人才、客户积累都远远不及。某位曾在阿朗、思科等公司从业的现华为员工说,思科在全球运营商市场的处境的确艰难,但是背后的原因恐怕和棱镜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电信行业市场饱和、竞争充分、利润空间明显下滑、OTT创新力度速度所带来的各种冲击,导致电信业不得不严肃考虑CAPEX和OPEX。这些方面,思科及华为、爱立信、阿朗、诺基亚等厂商面临的压力是一样的。
然而,许多人却罔顾这种事实,一味用民族情绪渲染,为何非要贴上民族、国产这样的标签才会格外愉快?如果国产化成为一种荣耀,我们如何去解释我们对海外市场接受中国厂商及中国产品的渴望和努力?什么时候,我们能学会用市场化的眼光去解读商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