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核战争”硝烟未散:八核是否有存在价值?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讯,8月27日早间消息,2012年智能手机产业爆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核战争”。尤其在中国市场,以小米、华为海思和联发科为代表的手机和芯片厂商,在一年时间里将智能手机迅速从CPU单核推进到了四核,实现了超越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市场掀起的这场核风暴,将高通、博通、Marvell等全球主流芯片厂商纷纷卷入,核数也成为芯片厂商向手机厂商、手机厂商向消费者鼓吹的最重要卖点。
虽然业界认为2012年核战争太激烈,2013年“可以消停一年了”,但是三星最新旗舰机Galaxy S4曾采用自己的八核处理器,联发科已经推出八核平台,显示出智能手机产业“核战争”仍然硝烟未散。“核战争”是否仍然有意义,八核是否有存在价值,引起了业界厂商之间的激辩。然而,隐藏在核战争硝烟之下的,是厂商之间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针对客户真实需求做出的实际选择。
核数之争阵营明显
在上周五下午举行的“手机中国联盟行业发展沙龙”上,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移动互联网厂商和业界分析师针对“核战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高通产品市场总监鲍山泉认为,CPU在手机用户体验上占的比重不超过20%,剩下的工作是由GPU、DSP等处理器完成。因此虽然短期内会有一些核数炒作,但中长期来看,不管是从芯片技术架构,还是从操作系统角度,纯粹强调CPU核数是完全不正确的。
博通销售总监钱志军也表示,博通一贯以来就不认为“核战”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不认同基于“核”的神话,但不得不追随市场做一些不得已的妥协。Marvell中国区副总裁丁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联发科此前已经表态将在年底量产八核平台,是八核的最大支持者。在沙龙上,联芯科技副总裁刘积堂认为“摩尔定律已死”,八核面临功耗的挑战,需要技术上突破。展讯副总裁康一认为“存在即是合理”,消费者有需求,八核就应该做,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各家芯片厂商观点相同或相异,然而已经隐隐划分出两大阵营:以高通为代表的国外玩家和以联发科为代表的中国玩家。核数之争的阵营化,反应出核数的争执在本质上并无对错的区别,而更多的是代表了不同阵营厂商之间的市场竞争策略。
12“核战争”本质是差异化竞争
目前手机芯片市场的形势是,高通为首的国外芯片厂商占据了绝大多数高端市场,而中国芯片厂商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无法冲出高通们用技术和品牌优势围起的藩篱。“核战争”,给了手机厂商选择国产芯片的理由,给了消费者选择国产手机的理由,更有望助推国内手机厂商实现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突破。
因此,对于八核处理器,在场的中国手机厂商均持肯定态度。华为曾率先推出四核海思处理器,据闻海思八核也已经研发出来。小米以“发烧机”形象面世,是“核战争”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不过在沙龙上,小米合伙人刘德认为,是否八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用户体验。
金立副总裁潘庆伟分析,八核将是大潮流,是手机产业前行的方向。比亚迪手机事业部总经理贺涛和Vivo产品规划总监宋定国也表示,消费者乐意接受八核产品,八核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用户体验。
在场的几位分析师也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国际电子商情首席分析师孙昌旭指出,联发科选择八核应该是为了与高通差异化竞争。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研究总监潘九堂则认为,“就目前的技术来看,八核是一个聪明的市场营销手段。”
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无论是双核四核还是八核,芯片厂商和手机厂商的最终目标是将产品卖给消费者,而对大众消费者来说,技术的差异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所关心的是使用体验,包括性能,外观设计,身份认同,品牌满足感,以及价格等。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被操作系统厂商、开发者和手机厂商所引导。
鲍山泉认为,谷歌从安卓4.3开始,鼓励开发者尽量采用CPU+GPU+DSP的混合运算。操作系统厂商是站在最均衡的位置上,它并不关心手机厂家要做什么,真正关心的是应用开发者想要什么,消费者要什么,是真正贴近于消费者。
但是操作系统厂商并不能完全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中国消费者从去年开始,被教育的只知道以CPU核数评价手机的好坏,而核数多少并不完全与性能成正比,且核数增多通常意味着耗电量增加,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在今年,智能手机的宣传重点,正在开始转向延长续航时间、提升手机画质、建立品牌影响、支持丰富应用等方面。但是核数,依然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惯性意识和智能手机产业创新乏力的情形下,核数所“象征”的性能,仍然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卖点。
消费者的需求是不理智的,何况厂商通常也不希望消费者变得理智。行业领导者苹果,据消息称也将推出金色版的iPhone 5S,满足中国等特定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即使沙龙上多数行业人士认为八核在明年年底前成不了主流,八核依然将是一个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市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