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链对“核战”态度不一:八核竞争难避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讯,如果你是一个智能手机的发烧友,过去两年里,你可能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市场上的手机处理器的“核”正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单核,到双核,再到现在厂商们重点宣传的四核。不过,这还不是终点。随着三星和联发科八核处理器手机处理器的推出,“核战”很可能再次升级。
手机真的会像电脑一样一直多“核”下去?至少目前智能手机产业链上的企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态度。有些手机芯片厂商认为,八核处理器是“无意义的蠢事”,但也有厂商坚持认为,“存在即是合理”。一些手机厂商更是直言,如果消费者需要,也一定会推出搭载八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
态度不一
8月初,芯片企业联发科(MTK)正式发布了八核处理器。虽然这款智能手机芯片还没有真正的上市销售,但市场上已经显露出一丝八核大战即将到来的浓烈气氛。
上周五,在“手机中国联盟”举办的一次行业发展沙龙上,多家企业对八核处理器发表了看法。相较以往的双核、四核手机处理器竞赛,智能手机的上下游企业对可能上演的八核大战表现出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企业高通成为了反“核战”的坚定派。高通中国产品市场总监鲍山泉在周五的沙龙上表示,根据高通的计算,手机处理器对智能手机整体体验的贡献不超过20%,纯粹强调手机处理器的核数是完全不正确的。在此之前,高通高级副总裁Anand Chandrasekher曾炮轰联发科八核手机处理器,称一味追求核的数量是愚蠢和没有意义的事情。
芯片企业博通、Marvell也不太认可手机处理器不断升级的“核战”,但是与高通鲜明的反对态度相比,他们则主要看重消费者和运营商的态度。“博通一贯以来就不认为核战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不得不追随市场做一些不得已的‘妥协’。”博通中国销售总监钱志军说。
而在Marvell中国区副总裁丁斌看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很大程度上由运营商主导,如果运营商主导推出搭载八核处理器的手机,则必须跟随,否则就失去了市场。
国内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展讯科技则认为,八核手机处理器“存在即合理”。展讯通信市场副总裁康一认为,“存在这样的市场需求,就一定应该存在八核的产品。 ”他说,消费者对八核需求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消费者需要,你就应该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只有联发科和三星两家厂商推出了八核手机处理器,但真正商用的八核处理器的产品暂时只有三星的GALAXY S4手机。不过有传言称,华为、英伟达等厂商正在研发八核手机处理器。
12多核“无用”
“核战”态度背后可能隐藏着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但从技术角度的出发,厂商们反对八核手机处理器有着很强的合理性。一些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试表明,多数智能手机应用的运行实际上并不需要多核,绝大数情况下单核处理器即可胜任。
在一些现在热门的搭载多核手机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上,Testin云测科技曾经对谷歌应用商店中国区排名前100名的应用和前10名的游戏做过测试,在这些应用运行时,大部分手机处理器只用到一个或者两个核。而对谷歌应用商店上20多万个独立应用的统计发现,第三个、第四个核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
Testin云测科技总裁王军透露,一些流行的手机应用开发商实际上只关注单核手机处理器的体验。他表示,音乐社交应用“唱吧”、优酷、微信等产品经理和开发者都是在一些单核手机上做测试。
手机行业的专业人士介绍,智能手机的手机处理器实际上只是处理一些计算的工作,更多的多媒体、拍照等应用体验则主要与图形处理器GPU有关,而具体应用的流畅性和运行快慢决定了用户体验。
实际上,在发布Android 4.3手机操作系统之后,谷歌也在引导开发者多注重GPU的使用场景。谷歌鼓励Android应用开发者,尽量使用手机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的混合运算。而正是这种在操作系统层面作出引导,才让一些手机厂商坚定地认为,“核战”将难以为继。
多核“有用”
既然多核处理器对于手机体验的贡献不大,但手机厂商为何却热衷于宣传手机的核数?简单而言,因为这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营销方式。
来自博通中国的钱志军认为,中国智能换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市场本身并不成熟,厂商为了能让产品和名声得到广泛的传播,开始“无底线“地炒作多核。
“苹果,HTC、三星等这些厂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非常强调整机的用户体验和性能。但国内很多(山寨)厂商的产品宣传、市场推广都是从手机处理器主频,多少核数,甚至内存等指标性能出发的。” 钱志军说。
手机和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认为,一两年之内,八核手机处理器就是市场营销东西。“这会是一个很聪明的市场策略,但是技术上是忽悠的。”
比亚迪手机事业部总经理贺涛认为,“重点不在是四核还是八核”。他指出,如果价格一样,并且提供八核处理器产品,终端消费者会怎么选择?“消费者要的就是给他好的东西,并且不涨价。”
无疑,多核在技术层面的“无用”与营销层面的“有用”将会继续进行长时间的博弈,但至少在一个厂商宣传仍然能够有效引导消费者的市场环境下,“核战”仍有市场,八核竞争或许将很难避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