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信巨头软银 如何炼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讯,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个好裁缝——这样的“角色混乱”,在企业界中却可能成为一段传奇。孙正义与他执掌的软银投资(Softbank,简称软银),就是这样一朵“奇葩”。
在企业界中,软银是最会赚钱的投资家,其对雅虎和阿里巴巴的股权投资为业界称道;同样在投资圈中,孙正义也算得上是最著名的企业家,他将软银从无到有,打造成目前日本排名第三的电信运营商。7月11日,软银宣布以大约216亿美元出价完成对美国电信公司斯普林特(Sprint)的并购,在历经半年后终于吃下这家全美排名第三的电信运营商。
在美国电信史上,还没有规模与影响力排名如此靠前的公司被收购的先例,而更让全球业界关注的是,日本第三的软银+美国第三的Sprint,能否实现1+1>2的质变?
顺利“鲸吞”
成立于1981年的软银,最初只是以卖软件起家,如今已经成为日本国内屈指可数的通信运营商,而这与其通过并购扩张规模不无关系,其CEO孙正义的目标,就是将软银打造成全球最大企业。
如果从资本规模上计算,孙正义此次收购Sprint堪称“鲸吞”——以216亿美元收购Sprint公司78%的股权,并将后续追加160亿美元的研发性投入。收购Sprint后,软银总共拥有超过9700万名用户,已成为日本第一大移动运营商,在全球范围内,它也仅次于中国移动、美国Verison无线,位列世界移动业界第三。
要知道,这绝非几次讨价还价的谈判就能够实现,此前,美国的安全部门已经在类似的并购上让中国海外先行者们吃够了苦头,而软银为何能够成功?
由于牵涉外资收购,美国反垄断和国家安全部门今年5月就对此项交易进行了安全审查。据《华尔街日报》透露,软银同意不从中国电信设备公司华为和中兴购买核心基础设备,并承诺在2016年前撤换美国移动运营商Clearwire现有网络中华为提供的设备。美国前军方高级官员迈克·穆伦获政府同意,将出任Sprint董事会成员,负责处理有关国家安全事务。
如此看来,软银的这次收购之路,也是做出了巨大的政治让步。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面对增长停滞的国内市场,软银希望在美国找到新的增长点。而收购Sprint,或只是其开启鲸吞时代打开全球市场的一块跳板,最终目的则是实现迅速扩大企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从而抢占市场竞争主动权。
“扔钱”战略
当然,216亿美元的收购费用以及160亿美元的后续追加投资,也让软银陷入了信任危机,而这源自于对手的搅局。
去年10月15日,软银首次宣布,将斥资201亿美元收购Sprint公司70%的股权。但今年6月中旬,美国卫星电视巨头Dish半路杀出,表示也希望通过收购Sprint,化解日益饱和的卫星电视市场的竞争压力。为此,Dish给出了 255亿美元的报价,这迫使软银将报价提高到了216亿美元。
为完成交易,软银在去年12月获得了137.4亿美元的过桥贷款,并宣布将发行上限为111亿美元的企业债券。有报道称,这项收购已导致软银的负债额从约213.8亿美元猛增至610亿美元。
也正是基于债务问题的考虑,美国评级机构穆迪与标准普尔不约而同地将日本软银公司的发行人评级下调至投机水准的垃圾级:“软银今后很可能还会面临继续为Sprint提供设备投资等财务支援问题,另外对Sprint能否在2014财年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仍抱有悬念。”消息传出,导致软银股价一度重挫近4%,看似已经没有任何的投资价值。
一边是巨额债务、评级降低,另一边却是令人惊艳的现状:据软银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软银中国总共投资了15个项目,步骤不仅未放缓,投资额也在加大。
如果软银真的已经开始为现金流与债务担心,岂能如此轻松地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更何况在这样一个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产业资本偃旗息鼓,全球风投都开始学着“用狙击枪打鸟”,软银缘何还敢如此“冒进”?
实际上,回顾软银在中国过去的发展,会发现这种逆周期的行动并不是第一次。比如2003年,软银中国投资的淘宝、分众,就正处于当时互联网低潮。此外,软银中国投资阿里巴巴,也没有停留在单纯的一次性资金投资,而是继续“冒险”支持阿里巴巴创业团队,最终发掘开拓出淘宝和支付宝。
更何况,软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依旧集中在自己熟悉的互联网领域与无线运营领域,同时又加大了对于孙正义本人一直极为感兴趣的新能源领域——7月18日,软银宣布投资509万美元,与美国燃料电池商Bloom Energy进军燃料电池市场。这个消息,让软银的股价在一天之内飙升超过5.6%。
“虽然场面很大,但都在自己的碗里”,一位香港投资银行的执行董事向《英大金融》如此分析软银的“扔钱”战略。“从布局角度看,软银所猎涉的,没有任何一笔投资是投向夕阳产业,而全部都是朝阳产业,这实际上是在为未来布局,在未来朝阳产业中埋下一颗又一颗资本‘地雷’,看似十面埋伏,但可能随时引爆出一轮回报高潮。”
后程发力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除了巨额的资金压力,软银收购Sprint的回报和整合效应还有待检验。
据了解,自从2007年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iPhone以来,Sprint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亏损达到了29亿美元;进入2012年,每一季度的亏损都在扩大,2012年第四季度亏损进一步增加到了13.2亿美元。
糟糕的经营现状与负债累累的软银,让业界怀疑,软银将以何种方式挽救都难掩颓势。投资者甚至怀疑,软银能否收回这笔216亿美元的投资都是问题。也有业内人士担忧,接管一家多年来从未盈利的运营商,且自身此前没有在美国开展业务,缺乏相关经营经验,软银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将很有限。
这并非软银一家遇到的情况,如今,电信运营商纷纷通过巨资收购扩大规模。比如,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 5月斥资1.29亿美元收购了MCV关岛控股公司的股权;沃达丰集团6月证实将出价102.2亿美元收购德国有线电视运营商Kabel Deutschland Holding;美国无线运营商AT&T近日宣布,公司将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收购预付费无线服务提供商Leap Wireless International……[!--empirenews.page--]
一方面不景气的通信行业大环境让运营商面临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又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网络升级、服务、营销、运维等。在这种背景下,电信运营商通过巨资收购扩大规模,无疑将面临更大的资金风险。
如果仅仅是所谓的“账面风险”,对于风险投资商孙正义而言有点儿棘手,但对于坐拥财富王国的企业家孙正义而言,软银相信,此次收购将会帮助其实现雄大理想——即把软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剩下的事情,Whatever(无所谓)?
这确实有点儿“不自量力”的意思,但却反映出一个投资者的风度:无论是重挫还是飙升,股价波动关乎的只是市场投机者的利益,孙正义和软银的眼界绝非只有二级市场那样狭窄。
连比尔·盖茨都曾为之侧目的孙正义,十几年前执掌的软银市值也曾高达1800亿美元,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灰飞烟灭,却让他眼睁睁看着数百亿美元身家化为乌有,织起的投资之网几乎被破坏殆尽。若论财富,如今软银市值不过200多亿美元,仅为当初的1/9,当然今不如昔,但在经历大起大落后,2013年软银的几笔投资已远比当初稳健扎实。
以并购扩大规模,用规模降低成本,以成本碾压市场,电信行业的鲸吞时代已经随着Sprint被纳入软银旗下而开启。它的种种举动也在暗示其投资方向:仅仅会营销与内战,已经难以立足于电信业,只有真正熟稔并购与资本运作,及时进入朝阳产业,才有望在更为残酷的规模战中占得先机。
以企业家的决断、投资家的眼光,实现野心家的目的,此时的软银,开始后程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