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技术的商业化路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需要具备怎样的特性?入口当前,语音链条上的各家企业该如何破解产业化难题?
在高始兴看来,能否实现查询和搜索的功能、承载庞大的信息内容服务,以及积攒庞大的用户量,并列为三个关键因子。“但如果没有庞大的信息和内容服务,语音只能停留在交互手段的层面,不能构成真正的入口”,高始兴认为,否则一家语音技术公司的出路往往是成为专业的语音技术提供商,而现在领先的两三家语音识别技术性能差别无几,如集中在2B领域,届时将成为产品、模式和市场之争。
但显而易见,语音技术公司目前首要的盈利方式,即是作为技术服务商,帮助其他互联网公司、企业、开发者提高应用的交互体验。例如,对于新东方等客户,思必驰正在使用以年付或者使用量付费的技术授权模式。同时,思必驰也利用其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和声纹识别等综合技术优势,面向2B领域,推出web端、移动端乃至电信端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而云知声得以在公众视野里风生水起,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它为一些知名的企业级客户提供的语音技术支持:首先是去年11月的搜狗语音助手发布,云知声独家支持其语音识别环节;4个月后,造势汹涌的锤子ROM发布前夕,云知声为罗永浩提供了应急解决方案,成为与科大讯飞并举的合作方;而5月随着另一场声势浩大的LeTV超级电视发布会,云知声为更多客户所知。
来自微信的订单亦接踵而至,出门问问、微信路况纷纷找到云知声提供语音识别服务。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虫洞,为运营商和其他微信公众账号提供语音技术支持,已经超过语音搜索产生的分销收入,占据虫洞营收的半壁江山。
但即便在梁家恩自己看来,按照单个项目的形式,并不能走出传统的2B模式,必须用平台化的方式去服务用户。套用刘维的评价,“假如只是传统的2B服务,和互联网关系不大,赚钱快但发展慢”。
对此,云知声的应对方案,是尝试将微信平台做成自助式的智能客服服务,“比如企业的信息写成一定格式后导入,用户提问时即可自动应答”。对于更多的开发者,云知声则提供基础的语音云服务,即完全开放和永久免费的语音平台。刘维认为,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服务模式值得期许,不过,“短期内需要较大投入,对技术和客户的理解也有很大挑战”。
12抵达终端用户的语音助手类工具,是语音创业公司的另一条出路,但刘维表示,由于缺乏自然语言交互的技术,语音工具的体验普遍欠佳。云知声微信语音输入插件的走红,却实属“无心插柳”,“产品线上的三款APP都是为了让用户了解云知声的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技术而展示的,并没有主力推广,但用户自然增长也到了百万量级,同时还带来了超过600家的语音云平台合作伙伴”,梁家恩说。
离用户最近的李志飞表示,现阶段还没有考虑太多盈利模式的问题。作为垂直领域的接口进行分销提成或许是方式之一,但诚如他所言,“从细分做起,一开始很难石破天惊”。
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语音高技术公司需要他们抱以足够的耐心。刘维认为,这类公司通常都有较深的投入曲线,投入期内虽然创造的利润不大,但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价值却非常大。
“以科大讯飞为例,其积累的语料、用户都非常有价值,这一逻辑和互联网公司类似,未来有很大的变现、创造利润的空间,这也是市场给予其较高估值的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VC投资人表示。
如何改造搜索,是语音行业下一步进击的领域。尽管Google25%的移动搜索已经来自语音,但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让语音充当输入法的阶段。“这是人机对话技术的最大价值--几个轮次的对话下来,用户就能找到所需的信息,甚至完成所需要的交易”,刘维说,但短期内,语音之于搜索,还有待技术的成熟和细分领域的积累与尝试。
从更长远看,刘维认为,语音、人脸等技术的长期空间,都是将原来只能通过设备传递、而不能被设备理解的语音、图片等信息,逐渐变成可以被机器理解分析的结构化数据,从而大大提高机器对人的了解,给人以更准确的推荐、提高各种信息服务的有效性--此处最有想象空间。
“这里面当然会涉及隐私问题,但就像cookie和各种推荐技术一样,只要有合适的规则就不用担心”,刘维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