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致全球运营商并购频繁上演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消息,全球电信运营商市场格局正风起云涌。
今年,运营商间各种形式的合并纷至沓来,与目前如火如荼的4G网络建设一起构成了今年独特的行业格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频频上演的并购的目的又是什么?运营商又应该往何处去?
上周,美国运营商Verizon通信与沃达丰集团签订协议,将斥资1300亿美元收购沃达丰所持Verizon无线45%的股份。评论称,这桩历史上第三大企业交易案的协议签署,标志着Verizon通信过去十年来为实现完全控股Verizon无线获得了最终成功。
往前追溯一下,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运营商间的并购频繁:7月,AT&T同意以约11.9亿美元的现金收购预付费无线公司Leap Wireless;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日本运营商软银216亿美元收购SprintNextel;在欧洲,荷兰运营商KPN以81亿欧元向西班牙电信出售其德国移动业务E-Plus。
为何最近运营商大事频频?有电信专家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分析说,传统语音业务收入降低、数据业务收入日渐成为电信运营商的新特征。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新兴业务对运营商构成了强劲挑战,在产业价值向互联网业流动提速的环境下,运营商纷纷启动转型计划,在资源投入、资本运作等方面由此就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也是为何国外运营商合并的新闻如此多的原因之一”。
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电信业也不会例外。在国外,谷歌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扮演着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其已在美国多个城市开通了光纤宽带业务,除了提供基础的宽带服务,谷歌还提供GoogleFiber TV服务,包含近200个高清电视频道。据媒体此前报道,谷歌还准备在全球多地利用气球和飞艇等高空平台建设移动通信网络。谷歌在官方博客中称,这一技术非常适合向电信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地区提供低成本联网服务,同时也可以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加强无线宽带覆盖。
与谷歌带来的影响类似,众多OTT业务也让运营商措手不及。这些由互联网企业研发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数据业务,消耗了运营商大量的流量,也分流了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和利润。如腾讯微信、Skype等等,都让运营商头痛不已。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认为,OTT应用不仅威胁到运营商的信息服务收入,还将冲击现有的商业模式。韩国电信运营商SKT的数据就显示,其短信业务量已从巅峰时期每月106亿条,下降到现在的30亿条。国内同样不容乐观,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的手机短信发送量为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人均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9%。去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营收为3680.25亿元,同比增长仅1%。
对运营商营收造成威胁的不止于此。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运营商在终端补贴上的态度也颇为纠结。对于像苹果iPhone等明星手机,运营商为增加旗下用户加大对终端的补贴,效果显著。但日积月累,在补贴上的投入持续增大,也让运营商的现金流变得十分紧张,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全球运营商的日子早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好过。如果说终端补贴问题根源是运营商短期内的经营权衡,可通过购买手机分期付款、以旧换新等举措减缓的话,那么流量经营能力如何才是运营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传统语音业务已在走下坡路时,在终端补贴被减弱后,如何让用户选择和使用数据业务,才是推动运营商进行角色和营收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
在四川通信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程德杰看来,虽然运营商的地位已不可避免地下降,被管道化进程不可逆转,但其直达客户的电信管道,仍是其最重要的“组织资产”,至少在互联网运营商建成能够独立掌控的“管道”前,电信运营商仍是不可替代和忽视的重要力量存在;这也是谷歌等互联网运营商纷纷投巨资,建设自有无线网络和宽带网络的原因。
程德杰认为,如法国电信向谷歌收取网络维护的费用,以确保它们的用户能够第一时间访问谷歌的内容,就是彰显运营商价值的例子。谷歌在互联网领域是不可企及的巨无霸,但其显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通过向“内容管道”——电信运营商支付一定的费用,让其“内容能够更快地呈现在用户面前”,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显然是划算的买卖,只要这个流量费用在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其实,电信运营商向互联网运营商收取流量费用,在多年前就已有呼声。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实现,根本原因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移动宽带用户发展的“集聚效应”和“马太效应”,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向少数几个大的电信运营商集中,从而使得电信运营商上获得了较大的话语权,正如法国电信所承认的那样:“法电旗下Orange在非洲的领先地位,为公司提供了不少的谈判筹码,为争取最佳财务条款提供了很大帮助”。
因此,为何运营商纷纷出现上述的合并,除了转型,增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是另一大原因。
上述电信专家还称,运营商之间选择并购,也与增加自身体量以在4G时代更好地参与竞争有直接关系。记者此前在爱立信发布的《流量与市场数据报告》中了解到,到2018年底,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达到45亿,LTE将覆盖全球60%左右的人口。4G的广泛运营,将使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生产商、智能终端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受益匪浅。
所以,在目前,国内外的运营商的4G建设和相关的交易如火如荼。记者获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已相继开展TD-LTE网络建设,中国联通近期也明确表示,将投资50亿——100亿元建设TD-LTE试验网。在美国,软银完成对当地运营商Sprint的收购后,将对后者注资160亿美元建设LTE网络。在韩国,当地运营商SK电讯旗下的3G用户ARPU值连续下降,发展LTE后用户ARPU高出3G用户81%。
与程德杰的乐观不同,有通信业人士认为,4G也容易让运营商迷失方向。与3G相比,4G并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只是移动带宽变得更宽而已。“运营商在4G时代如果仍然卖语音、短信或者流量,亏损是必然的。”“电信运营商不要被电信设备制造商绑架,应该考虑清楚用4G来做什么”。
4G在让运营商间竞争加剧、容易迷失的同时,相关网络的加快建设,让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相关业务应用也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上述电信专家认为,4G时代到来后,运营商如果不与互联网企业间取得新平衡,或者心态平和地接受新的定位,那么他们的角色将会十分尴尬,这对国内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尤其如此。[!--empirenews.page--]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运营商应考虑如何打造和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一是大数据,再有一个就是针对企业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则认为,运营商突围的方向必须跳出“电信网络”、“管道”服务的局限。付亮举例称,如运营商可以在管道“智能”,经营“流量”,商务辅助过程中提供服务支撑获益;也可以延伸新服务如云计算能力,如Call Center,如信息服务、位置服务;或专注内容或服务运营。如视频平台,如IPTV,如应用程序商店等等。
有分析也建议道,未来运营商最好的状态可能会是将业务出售给互联网公司运作,完全转型为管道网络服务提供商,成为公共企业,保障通信权利、通信自由和安全,当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可引入市场竞争。
但未来尤其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未来如何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前景还模糊不清,他们与国外很多运营商显然已无太多的相似性。有评论就称,如今的中国电信行业几乎快成一潭死水,所以才有面对腾讯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