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明:光纤无线融合技术是解决5G传输的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讯,目前,我国正处在3G的商用阶段,随着4G牌照有望年内发放,4G也商用在即。而面向5G的研发和攻克其技术难题,是发展我国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标准。不过有消息报道韩国成功研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这一新的通信技术名为Nomadic Local Area Wireless Access,简称NoLA。
其中,三星电子计划以2020年实现该技术的商用化为目标,全面研发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随着三星电子研发出这一技术,世界各国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活跃,其国际标准的出台和商用化也将提速。
在这样的形势下,日前,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和OFweek光通讯网、OFweek通信网联合主办的OFweek2013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前沿技术研讨会于9月5日下午在深圳金中环国际商务大厦成功举办。会上专家、分析师和资深工程师就宽带通信、40G/100G技术、SDN网络、物联网、高速互连测试等业界最为关注的热点技术与话题作了多个专题报告。
关于5G技术,张敏明教授在会上作了有关“面向5G的光纤无线融合通信技术”的报告。之后,针对5G技术传输问题,OFweek通信网编辑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张敏明教授。
对比5G,在光纤无线融合技术应用4G的技术难点
张敏明教授表示,4G有种融合技术叫光纤射频拉远。当要组一个微蜂窝,就要把天线拉到覆盖的区域。这时候要从基站那里拉一根光纤,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光载射频(ROF)。这已经成为4G标准的一部分。之前华中科技大学也有国家重大专项支持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发现一个问题,以前这个标准里面ROL都是用数字传输的形式,大家都觉得可以,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用这种数字的光载射频传输,要用到大规模的天线,其容量不足以支持这些天线的接入。它的数据量太大,要求太高,T比特量级成本太高,没办法用,只能寻找新的技术(5G)来进行替代。
光纤无线融合技术解决5G传输的瓶颈问题
张敏明教授向OFweek通信网编辑表示,光纤通常作为最低层的传输层,不会参与到信号处理的过程中去。光纤通信容量大,比如物联网要传送上万个甚至十几万个节点过来的数据,获取的容量也很大。但是,这个总容量不像5G需要很高的速度,在成本方面也可以很好的满足需求,这些都不是主要矛盾,现在主要的还是大规模的多输入多输出的天线。光纤传输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初步的试验时都证明非常好,但是这个技术要用到5G网中就存在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就是光纤的传输链用数字不行,只能用新的光纤无线融合的传输技术。
125G标准将在2020年之前成熟 前期研究很重要
张敏明教授认为无线通信的模式是成熟了一代再研究下一代。目前4G标准已经成熟了,但实际上4G的应用水平离它的标准的最高性能还差的很远。所以5G的第一步是制定标准,然后再规模化应用,预计2020年之前这个5G标准要完成并成熟。那么在这个标准里涉及技术的探讨、知识产权的一些问题要提前考虑,所以前期的研究非常重要。
未来的5G网络建设:大容量、低能耗、低成本
张敏明教授认为,未来5-10年5G应该会有初步的应用。5G网络建设也将体现"大容量、低能耗、低成本"三大技术要求,他分别从这三方面举例分析:
第一方面,大容量。5G里面存在很多关键技术,而他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信号传输方面,属于物理层的。而更高层面的还有协议层、应用层。比如应用层要做这种语音架构、网络架构的话,则需要大规模的语音计算和协同计算。
第二方面,低成本。在中国移动的报告里,传输层有光载射频传输技术,成本太高,而接入网又和用户相关,收费很高,这样就没人愿意用,所以降低成本也是一方面。
第三方面,低能耗。能耗也非常重要,估计一个三峡电站可能都无法支撑,需要有创新的绿色技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