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终端:走自己的路?还是沿着路继续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讯,众所周知,华为以通讯设备起家,此前一直瞄准企业级市场,鲜有消费级市场产品。即使有,也大多数属于与运营商合作的产品,再加上华为低调的作风,大家都把华为看作是“工程师导向”的硬件公司,比起“产品经理”为导向的公司,总是缺乏些让人爱不释手的东西。
走自己的路?还是沿着路继续走?
华为终端是华为旗下偏向于消费级市场的事业群,与华为主流业务企业级市场不同,华为终端更接近普通消费者,而消费级市场的开拓与企业级市场有很大区别。
在企业级市场,有足够领先的技术积累,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及大规模的业务实力,一般都可稳妥拿下;但是在消费级市场,如何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优良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忽视复杂的技术参数,只看到简洁易懂的操作界面,这才是华为终端现在要做的。
华为终端在4G技术上的优势有目共睹,但是华为在消费级市场几乎没有怎么创造成功的模式让华为终端参考,华为终端要思考自己的定位及开辟方式,是依靠技术优势征服消费者?还是依靠良好的体验、欲擒故纵的营销、靓丽的外形来吸引消费者?这是一个方向性道路的选择。
华为终端,与华为如出一辙
估计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LTE、TDD、FDD等专业术语,大多数人根本连3G网络都没体验过,4G时代就这么来了。随着4G网络的铺建及4G设备的推出,特别是借着近期举行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相信不少人见识到了4G网络的威力。
4G版华为D2网速测试
以网速测试为例,4G手机下载速度能达到65Mbps,上传速度也有17Mbps,在观看视频时,加载速度在1Mb/s左右,缓冲时间不足一秒,下载手机应用时,网速不断提升,直至下完为止。至于网页浏览更不在话下,但是这个速度的提升并不会明显感受到。
据华为终端中国区副总裁倪嘉悦介绍,华为目前已经形成了“端对端”的布局,也就是网络-终端-芯片都已经为4G时代准备好了。
网络方面,华为的4G网络基础设施布遍全球,独具的Cat 4技术拥有150M更快的下行速度,况且华为以通信设备起家,这方面的技术沉淀已经十分丰厚。
终端方面,4G版华为D2是首个通过工信部认证的4G手机,另外一大波4G手机正在接近中……
12芯片方面,李小龙首先澄清,海思公司与华为公司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公司,虽说华为近期发布的重要产品均使用了海思处理器,但是华为并非在所有产品上只使用海思。此次4G版华为D2的海思K3V2处理器支持五模(TDD/FDD/TDS/WCDMA/GSM),不过有些频段需要在国外漫游时才能使用。
倪嘉悦认为,华为为4G时代的准备已经很充分,现在只等东风,只等待4G时代大规模商用开展的那一天。
华为一向如此,在技术实力上有目共睹,这种实力颇受到企业、政府客户的青睐,华为在国内乃至海外市场所向披靡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消费级市场需要的更多,营销,产品,乃至一个UI的一个细节可能会对消费者来带不同的影响。
况且以华为的软件特别是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弱势也是一个限制因素,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只依靠硬件堆积,大打价格战并不能获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是一场全能竞赛。
华为在运营商方面的权力和优势可能在某些方面“害了”华为终端,华为终端太过于依赖运营商,从倪嘉悦对华为渠道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来:华为渠道目前分为三部分,运营商、电商、公开市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华为前三的出货量有多少是由运营商渠道贡献的。
一方面,终端厂商对运营商大部分机器并不上心,因为用户更关心话费及套餐设置,而并非手机本身;另一方面,厂商与消费者中间有隔阂,用户需求及反馈无法顺利抵达厂商。如今华为正在加大公开市场及电商渠道比重,但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华为终端能否把技术上“领先对手一年”的优势转化为销售量,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呢?华为终端脱身于华为,但是做法能不能跳出以技术为主,惟技术论的华为惯性呢?这才是华为终端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寻寻觅觅,用户体验依旧在灯火阑珊处
纵观整个访谈,两位高管说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用户体验与用户需求,甚至产品是否推出都会参考用户需求。在问及华为终端对可穿戴式设备的看法时,李小龙称华为还在摸索,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并不好,华为推出这类设备的概率并不大。
被问及4G版WP设备及4G设备的产品线布局时,两位高管的回答十分简洁,产品推出否都要看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各家公司都在谈,评判标准不一。从Emotion UI 1.5到1.6版本,华为终端的界面给人的感觉是并没有太多改变,一些语音功能、稳定性的改变也不容忽视,但是谁也不清楚华为究竟有没有找到通向用户体验的那条大路。
倪嘉悦与李小龙两人身上明显的华为人气质贯穿了整个访谈,自信、严谨、简洁,这就是华为的缩影,涉及公司未来产品的肯定不会说,在许多问题的回答上都是小心翼翼,口风甚紧。并没有随着记者的问题往下延伸,更没有夸夸其谈,李小龙对竞争对手小米的问题都是以玩笑带过:“我平常经常吃大米,不吃小米的。”
但是这种工程师思维惯性,严谨的节奏,真的能给用户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体验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