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信设备业:IT化变革中现机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关键节点:传统通信设备产业正陷入新一轮增长低潮,同时,IT软硬件技术正全面渗透和深刻影响着通信设备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近日发布《通信设备产业白皮书(2014)》,归纳了全球通信设备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汇集了主要通信设备厂商所采取的发展策略,分析了通信设备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并指出了我国通信设备企业的机遇、挑战以及重点发力方向。
现状:收入遭遇增长瓶颈
通信设备产业总体迈入成熟阶段
通信设备产业增长明显放缓。2007年以来,运营商网络设备规模出现明显下滑,年均下滑1.6%,企业网设备虽然有所增长,但年均增长率仅为3.7%。主要设备厂商面临增长瓶颈,六大通信设备厂商中的半数在2013年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
总体看来,全球经济萧条是通信设备产业增长乏力的直接诱因。深层次来看,一方面,电信运营商过去十年在互联网业务冲击下转型增长乏力,设备投资能力严重受限。另一方面,通信设备产业竞争日益加剧,行业收入增长放缓,利润水平下降。
成本竞争推进产业格局深刻调整
全球产业向成本优势地区转移。2013年,我国在全球运营商网络设备市场所占份额达到30%左右。从细分产品领域看,我国在固定宽带接入系统和光传输系统上的实力最强,2012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均居各国之首;移动通信系统领域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数据通信设备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此外,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在通信设备产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持续保持扩张势头。
设备企业通过业务聚焦提升竞争优势。通信设备产业第三轮大规模整合已经开始,设备厂商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从而在核心产品领域取得更大规模和更强优势。预计业务聚焦策略在后LTE时代将进一步深化。
传统创新路径的产业拉动作用减弱
创新重点由重大底层技术转向产品与组网方式。因此,低成本技术与产品研发日益重要,要吸收借鉴IT技术中的低成本理念,运用新型组网方式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利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成本。
传统创新路径难以实现产业规模的显著提升。传统创新路径表现为技术与设备产品的更新迭代,但在移动通信领域,流量与收入增长的不匹配日益加剧,迫使运营商投资规模比3G时代下降;在数据通信领域,IP化使传统交换设备市场趋于消亡;在光传输与固定宽带接入等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替代原有产品,总体规模变化不大。
供应链掌控日益成为产业竞争关键
主要通信设备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核心产业环节,采取“购买IP核+自研SoC”模式开发与整机设备相关的关键芯片,同时自主开发关键系统软件,并通过并购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
企业通过加快外包非核心业务环节以降低成本。包括外包代码生成、测试等非核心研发环节,以TurnKey方式外包网络工程,外包财务、法律等内部职能环节。
策略:服务带来真金白银
面对通信设备产业增长乏力,依托传统优势向相关领域转型拓展已经成为设备企业的共同选择,总体来看有三条路径。
聚焦电信专业服务
布局网络管理服务已成为设备商应对增长放缓的重要举措。主要设备企业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网络咨询、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建设实施、系统集成、网络运维、网络优化等在内的整套网络管理服务,服务化转型正深刻影响设备商的收入结构与业务模式,设备商实现服务收入占比接近50%的结构性转变。同时,服务业务也日益成为绑定客户、推进设备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发挥集成制造优势
中国设备企业充分发挥成本优势与集成制造能力,积极进入企业ICT设备市场。在企业通信设备方面,提供涵盖企业路由器、交换机、传输接入网、无线局域网、安全、光纤、能源等在内的整套企业网设备及通信解决方案。在企业IT设备方面,华为、中兴都已经进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领域。
把握智能终端增长契机,大力发展消费者业务。2013年,华为和中兴的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列全球第三和第六。
以整机产能牵引核心器件突破,向产业纵深发展。华为和中兴分别成立了海思半导体与中兴微电子。
拓展企业服务市场
延伸运营商网络设备优势,加强对其他网络型行业的拓展。通信设备企业开始积极拓展电力、交通运输、能源、媒体等具有大规模网络特性的行业,提供基于网络设备的解决方案。
基于组网提供企业 ICT 资源管理服务。领先设备企业积极把握虚拟化等技术创新趋势,在硬件产品的基础上提供涵盖通信、计算、存储等在内的企业基础资源整合与管理服务,使企业能够基于统一的资源平台部署各项信息化应用。
全面布局企业通信服务,利用各种高带宽应用牵引硬件销售。
伴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日益深刻,领先设备企业开始探索布局生产制造网络,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变革:IT化成大势所趋
IT技术理念深刻影响通信设备产业
通信设备产业当前正面临IT化的三大变革。
基于标准、通用、开放软硬件架构的制造模式初露端倪。核心芯片领域对传统基于专用芯片的设备集成模式提出挑战;在基础软件方面,目前有多个软件企业推出支持Openflow等标准接口的网络控制器;通用IT设备开始逐步被引入通信网络,进一步对传统专用设备生产模式产生冲击。
软件应用牵引硬件集成将成为重要模式。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为降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成本,从应用层面已经显现出定制网络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广达、技嘉等依靠“定制服务器”模式取得成功的台湾代工企业则正积极布局定制设备的代工生产。
基于开放平台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在通信设备软硬件架构开放化趋势下,一个类似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生态系统正在网络设备领域形成,并催生出多种服务模式:网络虚拟化技术服务,开放网络应用服务,虚拟网络资源服务,虚拟网络运维托管服务。
主要企业加快布局IT化变革趋势
软件及互联网企业借开源模式向通信领域渗透。就现阶段看,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的通信软件布局仍主要聚焦于数据中心等IT属性更强的领域。
传统设备企业顺应“开放”潮流。这些企业有的采取“开放北向接口+资源虚拟化”模式,以有限开放保护设备产品销售收益;有的接受开放趋势,在“开放北向接口+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提供对第三方IT与网络设备的集成支持;有的采取更加开放的策略,进一步支持Openflow等通用接口协议。
电信运营商为降低运维成本,积极推动网络设备的IT化。
IT化影响逐步释放,但短期影响不大
IT化变革对通信设备产业规模的短期影响有限。这种影响短期主要表现为投资规模增长放缓,但设备市场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
企业网市场受到的冲击大于运营商网络市场。由于运营商网络较为复杂,因而预计这种影响将在2017年以后逐渐显现。企业网相对简单,受到的冲击将更为明显,预计2015年以后即可导致企业网设备投资放缓。
运营商网络市场仍将由传统设备企业占据主导。相比互联网和电信企业而言,传统设备企业利用IT技术优化现有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的改良模式更易取得成功。
新兴企业存在改变企业网与数据中心市场的机会。在数据中心领域,IT化变革对网络设备市场带来的变革最为深刻;在企业网市场,会有部分大型企业考虑采用更为开放灵活的技术方案和产品部署网络。
机遇:成本优势作用明显
我国通信设备产业面临挑战
运营商网络市场未来拓展空间有限。在国内,我国企业已经占据了超过60%的系统设备市场,市场空间几近天花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设备企业在亚太、中东及非洲市场占比接近50%,进一步增长困难很大。在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市场渗透困难重重。
企业网市场短期难以取得显著突破。我国在企业网领域起步较晚,在规模和价值上远远落后于国外设备企业。
模仿创新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在虚拟化、网络可编程、分布式计算、大数据等未来关键领域却尚未取得主动。
产业链基础性、关键性环节仍然缺失。在核心芯片、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一系列基础性产品领域,我国仍高度依赖进口产品。
面向新领域的拓展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终端设备产业硬件集成价值急剧下降,软件应用将成为实现价值的重要依托。IT设备产业增长已由硬件产品转向资源管理,我国企业在虚拟化技术等方面仍落后于国际领先企业。企业服务市场价值向涉及企业业务流程深度综合集成的专业信息化服务转移,基础网络与IT资源服务价值下降。
面临以产业生态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产业竞争模式由产品和单个企业的竞争向集成产品、芯片等各环节要素的系统性抗衡转变,生态系统构建与产业资源整合能力成为未来产业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通信设备产业需抓住机遇
成本优势在竞争中的作用将持续加大。我国作为成本优势地区,有望凭借集成制造与供应链优势实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通信设备的IT化变革已成必然趋势,我国产业长期处于跟随地位,既得利益包袱相对较小,更易于把握变革机遇。
通信与IT技术的综合掌控与整合能力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我国通信设备产业通过向IT与企业服务等领域的多元化探索,已经初步构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国内互联网、计算机硬件、软件外包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积累,可以与设备产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机制。
我国通信设备产业链在通信设备专用芯片、移动终端基带、射频与应用处理芯片以及部分光器件和基础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突破,初步培育了一批活跃在产业链细分领域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具备了进一步向核心环节拓展延伸的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支持。在国内,宽带中国战略实施、4G 发展和国家扩大信息消费政策举措将为设备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市场动力。在国外,我国设备企业已经积累了广泛的全球运营商客户资源,为网络设备与服务模式转型创造了重要条件。
方向:融合发展成就未来
夯实通信设备优势,实现产业由跟随到引领
在移动通信领域,应进一步加快对LTE-A的技术研发与设备商用化,积极投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在光传输领域,积极开发T比特级高速光传输设备及大容量组网调度光传输设备。在数据通信领域,重点突破高端核心路由器与交换机。
着力突破产业关键薄弱环节
进一步提升通信设备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突破光通信基础器件模块产品,探索通信设备通用基础芯片的自主研发。
积极把握通信与IT融合新领域,构建综合竞争力
加大对新一代通信设备关键软件平台的研究。强化网络虚拟化与网络可编程技术的研发积累,重点发展网络控制器接口技术,加快储备网络应用分析技术。
布局新型软硬件架构的设备产品与解决方案。积极跟踪各类通用通信芯片平台的研发与商用进展,持续改进提升新型设备性能,并围绕新型通信设备与通用 IT设备形成网络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对产业上下游的整合。
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等融合领域的创新突破。拓展云计算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大规模部署商用。逐步掌握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体系架构,搭建云计算管理与资源平台并开展商用服务。
围绕融合领域加快构建ICT产业生态系统
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合作。一方面,设备企业可积极介入互联网企业SDN数据中心网络与电信运营商NFV的研发部署,加快商用化模式探索。另一方面,设备企业还可与芯片厂商合作定制芯片产品。
共同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商用。通信设备企业可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科研院校合作,共同搭建新型试验网络,推进相关技术、设备及解决方案的成熟与商用化。
合作培育应用生态。充分考虑和吸纳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网络应用创新需求,创建良好的技术基础与商业环境。
共同提升全球话语权。加快布局开源软件社区,共同影响国际标准制定。
探索新形势下的国际化拓展模式
通过强化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加深本地化发展能力,加强跨地区产业合作,提升国际化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