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技术或将在今年让无线充电成为主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问世多年的无线充电技术却未能获得普及,其中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技术限制那么简单。而在全新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的帮助下,这种充电方式或许会在今年真正被主流市场所接纳。
物联网被认为是互联网出现之后业界所面临的最大转变。根据分析师预测,联网设备在2018年的数量将达到300亿部。最近还有报道称,美国家庭在同一时间平均要给最多10部设备充电。随着联网设备的数量持续增长,这个数字也只会越来越高。试想一下,如果你可以在同一个表面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多款设备进行充电,而不必将它们挨个连接到充电器上,那岂不是非常方便。
无线充电让用户无需线缆便可对多台设备同时进行充电,虽然这项技术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它从第一代的感应技术向第二代共振技术的演变或许可以将其真正带向主流。
感应技术需要两个充电线圈,分为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一股交流电会穿过发射线圈,形成一个磁场,然后将电压导向接收线圈,从而实现对于移动设备的充电。虽然感应技术让外界对无线充电产生了兴趣,但它也具备一些自身限制,比如同一时间只能为一台设备充电,且设备必须精确地被放置在充电板之上。
感应充电存在的限制并非是无线充电未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多种不同充电标准给用户带来了疑惑和沮丧,也让这个初生的领域变得复杂。无线充电想要最终成为主流,现有标准要么必须相互兼容,要么就融合称统一的标准。
而这也是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这要多亏了共振无线充电技术。共振式无线充电目前正由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 (A4WP)和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两大充电标准所推广,不同于之前的老技术,共振式充电基于磁共振的原理,在空间上拥有更高的自由度。
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由一个简单的发生器天线(可支持多个接收器)和无线充电控制系统(使用Bluetooth Smart进行通讯)组成,并有能力穿过非金属表面。Bluetooth Smart可在无线充电接收器和充电表面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通讯渠道,这意味着即便是最小型的设备,比如耳机和可穿戴设备,也能够和充电表面进行清晰、智能的通讯。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其在空间上的自由度也让多款设备同时获得充电成为可能。
这些益处正在推动多种充电标准朝着最终的融合进行合作。外界预计,无线充电领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融合,而在那之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进入市场。因为可以同时对多部设备进行充电,无线充电于对迅速成长的物联网市场也显得意义非凡。
试想一下这种能力对于企业、零售商、服务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意味着什么。无线充电站会开始出现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咖啡馆、机场、餐馆、电影院还是家具上;消费者则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对自己的设备进行充电;零售商和服务商则甚至可以使用无线充电来部署增值服务,让用户可以在最爱的商店、机场或其他商业场所当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而想要达到这种程度,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还需要具备端对端的解决方案,来让OEM厂商可以将其整合到大范围的设备当中。它需要具备对于感应式无线充电器的向后兼容性,同时确保运行不会产生干扰。
对于任何智能手机用户来说,无线充电毫无疑问都是非常快的功能。在一个由无线网所驱动的世界里,拥有多款联网设备的消费者也绝对需要这样的功能。业界朝着单一标准的融合以及端对端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无线充电进入主流起到很大帮助。
根据ABI Research的预测,无线充电设备在2015年底的数量将达到1亿部,而可穿戴设备在2018年的数量会达到4亿部。考虑到这些,无线充电方面的技术进步无论何时到来都不会显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