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时代将至 或成下一个互联网巨头争夺赛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刷脸支付火了。前不久,在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马云当着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面在网站上购买了一枚纪念邮票,而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用自己的脸付了账。刷脸支付,这一看上去极富科幻色彩的场景,瞬间吸引了全球亿万人的目光。
“刷脸”是理想的支付方式
据了解,这项崭新的支付认证技术由蚂蚁金服与Face++ Financial合作研发,与传统的输入密码相比,操作更方便,安全性也更强,此外,Face++Financial人脸识别技术在LFW国际公开测试中更是达到了99.5%的准确率。
在蚂蚁金服内部,有一支专职研究生物识别技术的团队,名叫“柒车间”,该团队的负责人陈继东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刷脸”支付这项功能操作非常简单,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机器收集用户的人脸信息,第二步则是用户去收银机上扫自己的脸。目前,网购的支付环节相对繁琐,通常需要用户输入密码支付,而需要记忆过多的密码经常会让人叫苦不迭,此外,其安全性也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而这种“刷脸”的方式甚至比指纹更能打消用户对安全的顾虑。陈继东还表示,面部识别技术还可以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像无法使用手机更无法打字的先天性的小儿麻痹患者,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网购。
Face++团队的负责人印奇则认为“刷脸”是一个让人们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的技术,“我们现在的钱包里主要放着各种各样的卡,像身份证、各种银行卡以及各种会员卡,这些东西都是用一个物理产品来证明你是你,其实人脸本身就是一个很天然的凭证。”
有意思的是,人脸识别这种听上去极为酷炫的技术,相比于指纹、虹膜等识别技术,似乎更加容易大规模推广,因为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零成本参与。印奇表示,人脸识别不需要用户提交照片,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的摄像头,对着自己的正脸拍摄即可,另外,一种特有的“脱敏”技术,可以将照片模糊处理成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图像,保障了用户的隐私安全。据了解,目前南京的部分银行的发卡机上已经开始“刷脸”办卡,而下一步,这项技术将会支持ATM机上的“刷脸”大额取现。
“人人刷脸”尚需时日
面部识别技术的瞬间爆红,似乎让人感觉“刷脸”的时代即将来临,实际上,该技术距离推而广之尚有一段距离。
人脸识别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究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人脸作为生物特征的这个点上。相关专家表示,人脸识别的难点之一在于人脸本身存在过分相似,不易区分的可能。就人的脸部特征而言,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因为每个人的脸部结构都是相似的,这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是不利的;另外,还有一些不得不考虑的特殊情况是,当面对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的人群,人脸识别技术将很难发挥作用。
另外,表情、光照条件、整容等外因也给人脸识别增加了难度。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人们可以通过脸部肌肉的变化产生很多不同的表情,而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很大,这对于利用人脸识别效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另外,人脸识别还受光照条件,比如白天和黑夜,室内和室外等,人脸的很多遮盖物,比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等,当然还有年龄以及人为干预的整容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规避这些外因对于人脸识别速度以及人脸识别效果的影响,一直是科研的重点方向。
“刷脸”背后是场鏖战
虽然面部识别技术仍不臻完美,但却足以令众多互联网企业垂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衍生出了大量商机,而移动支付入口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互联网三巨头BAT同样在该领域排兵布阵,无一缺席。
前文中提到的刷脸支付,正是阿里巴巴最新研发的支付认证技术——“Smile to pay”,与去年同期展示的“KungFu”(通过对任一实物扫描授权赋予其支付能力)相比,似乎更加具有市场实战力。作为阿里的死对头,腾讯在移动支付的道路上也不甘落后,有报道称,腾讯已经组织相关团队进行研究和测试,试图用用户的前置摄像头取代微信支付密码,该技术的核心与“刷脸”如出一辙。以技术见长的百度早已在图像识别技术上先行一步,“拍照付”和“刷脸付”是百度钱包的核心功能之一,“拍照付”主要功能以图像为主要输入,辅以LBS等场景信息,展示精准的检索结果,比如拍张包包的照片就能直接搜到对应包包进行购买,提高购物的外延和效率。
有人说,2015年的移动支付领域,BAT之间必有一战,届时将很可能会深度影响到此前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和“开荒”的微POS机厂商,而移动支付环节作为O2O闭环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环,O2O市场进程也将会由此继续加快。“马云刷脸”看似轻、随意的一件事,却极有可能成为移动支付领域大战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