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2025”看中国工业4.0之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3月,“中国制造2025”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成为热点。“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力争到2025年中国制造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2012年10月,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旨在用顶层设计来规划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工业化已告别重化工时代,进入后期。制造业发展进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强化,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出口增速减缓。二是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优势,强化高端优势;发展中国家以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抢占中低端制造。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也面临两大机遇: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处在一个历史交汇处,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就可以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再经过努力实现超越。二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已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条件。通过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可以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目标
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2.0补课、3.0推进、4.0探索的阶段,目前连数字化都没有完成,距离工业4.0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而德国,目前也只是基本完成数字化,距离智能化的工业4.0也很遥远。德国的中小企业对工业4.0这个名词也很陌生,只是一些大企业心中有一个制造业蓝图,就称之为工业4.0,而且每个企业心中的4.0都不一样。国际制造业巨头西门子称他们距离4.0还有15年左右的时间。
目前我国存在四大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比如广州超级计算机改造,要用到大量芯片,美国不给中国出口,而目前又存在5年差距,倒逼中国自主创新。数控系统现在也不敢用国际的了,怕泄露机密。
成为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研究表明,制造强国一是要有雄厚的产业规模,二是要有优化的产业结构,三是要有良好的质量效益,四是要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工程院构建了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综合指数约为98.81~103,接近日本、德国实现工业化的水平,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中等水平。到2045年,将进入制造强国前列。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