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产业链望升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事件催化剂助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日前出席“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时表示,量子通信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在7月份发射。如果此次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将在全球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将初步构建广域量子通信体系。7月即将来临,量子通信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讯方式,属于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由于其相关特性,量子通信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都有很大提高。
无线、宽带等传统通信方式在信息传输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而量子通信,据潘建伟介绍,其具备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的特性,可以抵御窃听密钥的分发,确保通过其加密的内容不可破译。由于在该领域的杰出贡献,2016年1月,潘建伟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研发起步早,技术积淀较深,目前已走在世界前列。据潘建伟介绍,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将于今年年底建成,“京沪干线”是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中间还有合肥、济南等重要节点。除了“京沪干线”,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内以及若干省际的量子通信网络也有望于今年陆续启动建设。量子通信卫星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中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量子通信市场空间广阔
量子计算是一种依照量子力学理论进行的新型计算,优点在于计算能力强且速度快,是破解密码的强有力“矛”。而量子通信(指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单个光子进行信号的加载,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只要进行探测,光子就会变化,接受方就会产生误码,从而就知道被窃听了,因此量子通信解决了传统通信加密算法易被破解和传输过程易于被监听两大难题。理论上讲量子通信是无条件安全的,是信息安全强有力的“盾”。量子通信作为国家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已写入十三五规划。
量子通信除了绝对的安全性以外,还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等优点,理论上可以传输无限量的消息。量子通信相对现有的光通信技术具备诸多优势,预计未来量子通信将逐步在信息敏感领域(如军事、金融等)、远距离通信领域(如空间探测)展开应用,未来潜在市场广阔。
量子通信由潘建伟院士积极推动,经过理论修正,目前已经开始逐步展开实际应用。随着量子通信在国防和政务上的逐步应用和量子通信网络的完善,应用还将延伸到商业、金融等重要领域,未来千亿市场空间可期。另外,近日谷歌在量子计算上获得突破,已成功利用量子性质实现的特定算法可比传统算法快1亿倍,中国在量子通信上的布局将更加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