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入局开发航空WiFi,解决飞机不能上网的尴尬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在飞机上禁用手机”的规定开始,直到今天,这样的规定还是大多航空公司的要求之一。
但是要知道,1991年的互联网远不是现在的这番景象,没有平板、没有微信、没有智能手机,即使是乔丹的篮球比赛,也只能通过电视观看。而现在智能手机与通讯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改革早已伸出了触角。
就在昨天(4月25日),中国联通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航美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海特凯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成立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入局开发中国航空Wi-Fi市场,将为中国联通机载通信业务提供产品集成、业务平台研发、客户服务等技术支撑工作。中国联通集团姜正新副总经理在发布会上表示,
在工信部批复我公司拓展机载通信业务航线的情况下,为了能更专业、更快速地推进此项业务的开展,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地与各合作伙伴建立业务联系,并创新引入民营资本,成立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专门为中国联通提供机载通信业务提供技术服务。
而此次三方合作,也是一种资源与技术上的互补:中国联通是三大运营商之一,在通信业务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航美在线在出行领域有着丰富的Wi-Fi建设与研发经验,而海特凯融提供航空技术为设备的落地提供保障。
其实,禁用手机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在8000米以上的高空飞行时,在机舱不配备通讯基站的情况下,手机也无法接收到信号。
在航空发展的过程中,欧盟、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先后对手机解禁,只要求在飞行途中开启飞行模式,而机载WiFi已十分普遍。
外国的机载WiFi项目的建设,早在十几年前的“波音计划”便已开始。在200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开始测试飞机上网的各项技术指标,如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十几家航空公司都已经安装了机载移动通信系统,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运营公司进行商业化的运作。
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Routehappy权威统计,截至到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务。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国外的航空乘客,在选择航班时,超过60%会首选有无线网络服务的飞机,50%的乘客愿意为享受空中Wi-Fi而放弃旅途中的其他便利。
反观国内,机载WiFi设施的建设则略显拖沓。虽然像东航、国航、海航等航空公司都在试水机载WiFi,但是能够看到安装的飞机大多都是宽体客机,直飞的都是国际航线,而且就国内的数量而言,也只是两位数而已。
然而在国内的航空旅客调查中,旅客对于空中Wi-Fi的服务需求却十分强烈:根据中国民航网调查显示,超过73%的旅客其旅途行为第一意愿就是上网,而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一意愿接近100%;另一调查则显示,超过70%的旅客愿意付费享受空中Wi-Fi服务,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后,这一意愿更是高达88.8%。
而且中国民航运输旅客已经达到了5亿人次,如果按照人均飞行2.5小时算,旅客一年在飞机上的花费时间已超过10亿小时,并且这些乘客多属于高质人群,有着比较高的消费能力。
这样的一个从单纯卖“座位”,转向成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流量变相的机遇,给各大航空公司开辟了一个十字路口:如何在客舱的场景下,找到商业模式?
资费问题首当其冲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根据国外的机载WIFI案例,基本资费有几种典型模式:
免费使用:香港航空、Jetblue Airways、Turkish Airlines、北欧航空公司和挪威航空公司都为乘客免费提供机载WIFI服务;
按设备/流量计费:新加坡航空有29.29美元/26MB和11.95美元/10MB两种套餐选择;阿联酋航空和阿曼航空则按设备数量收取费用;西南航空按照每台设备8美元/天的设备;
按月计费:US Airways、AirTran、Delta、Air Canada等航空公司的机载WIFI服务都采取包月或者包年的计费方式,价格在40~50美元/月不等;
按小时计费:Virgin America、Etihad、汉莎、Gulf Air等航空公司用小时计费,资费在5~15美元/小时不等
不过,资费不应当成为一个新入口的门槛。在数量庞大的乘客面前,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挖掘更多的增值模式才是关键问题。比如提供第三方服务,像是游戏、内容、电商等方向。
但机载WiFi面对的困难也不少:
首先是政策法规。想要发掘这个市场就要有国家给予的经营航空互联网业务经营许可的授权,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它成了第一道门槛。
再者是技术与资源问题。除了软件方面需要有过硬的团队,硬件方面还要牵扯到卫星资源、大型的通讯站资源挖掘与航电系统改装经验等等。比如卫星互联网现在技术比较成熟的KU波段,价格非常昂贵,资源非常稀缺
还有就是商业模式,这也是所有问题重最难解决的事情。机载WiFi工程的投入十分巨大,根据联通航美副总经理周宏的介绍,改装一架飞机光是硬件产品就大约需要40万美金,在不包括后期运维的情况下,改装一架飞机需要350万人民币。而它的商业化现在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可以借鉴的模式,能够挖掘出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
于是,机载WiFi很长时间里变成了航空公司希望涉及,但是又不敢碰触的“鸡肋”,大多都是处在测试与试运营的地方徘徊。
不过事到如今,没有完善的商业模式,但是存在需求、存在可期待的巨大潜力,这个反而又是是互联网产业愿意承担风险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