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G遇上AR/VR,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5G技术标准正在加速成熟,与我们渐行渐近。4G将移动互联推向了高潮,给用户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其价值已经得到公众认可;那么,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网络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5G又将带来哪些变革?
序幕已经揭开,好戏即将上演。可以确信的是,5G将会走出通信连接的范畴,通过通信、计算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一次影响深远的智能化数字经济革命。
正如英特尔院士吴耕所言,这不仅是一次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基因突变式的进化,彻底革新无人驾驶、数字医疗、VR等众多垂直行业,开启一轮气势恢宏的“5G进化”。在5G“未来已来”的时刻,C114与来自5G全产业链的知名专家进行了对话,共同探讨5G将如何唤醒万物,创造出“物种大爆发”的新时代
9月5日消息(李陶陶)近两年,AR和VR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极大的关注,业界普遍认为5G将在此发挥重要作用。与现在的 4G 网络相比,5G 的传输速率增加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延迟是此前的百分之一。有预测指出,AR/ VR在5G商用之后,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另一个有可能颠覆整个电子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
当5G遇上AR/VR,一场产业的变革将拉开帷幕。5G到底能为垂直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为何说AR/VR需要5G?应该如何衡量 5G 和AR/VR未来发展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近日采访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网络服务基础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科技新星、博士生导师乔秀全教授。
AR/VR将成为5G的杀手级应用
根据市研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AR、VR的硬件市场规模可达1100亿美元,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规模相当。但是现有的4G网络速率也能满足部分AR和VR应用,为何还需要引入 5G?
乔秀全教授指出,与4G相比,5G不仅仅是“更快”的问题,而是5G在网络的整体设计中将会采用一些全新的设计思路,比如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网络切片、以及D2D(Device-to-Device)的自组织通信、移动边缘计算(MEC)等新技术,这样就能进一步满足低延时类的应用需求,避免了核心网络的传输时延,这对时延敏感的AR应用、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等应用有更好的支持。
乔秀全教授认为,AR/VR的特点是高带宽、低延时、计算量大。比如一秒长的高清全景VR视频一般都上百兆,高质量的全景相片都10几兆,用现在的网速很难用移动手机来流畅的观看,加载慢、体验卡顿;因此,在现在的4G网络下,只能对视频进行压缩或者将球形全景图转换成立方体切片逐步加载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而AR对实时性和计算的要求更高,需要对目标进行实时识别、自动跟踪和姿态调整,如果都需要从云服务器进行处理,则网络时延是很大的一个挑战。而5G网络具有的新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AR/VR、自动驾驶等高带宽、低延时等更高的业务体验需求。
“可以说AR/VR将是5G的一种杀手级应用。” 乔秀全教授表示。
如何解决AR应用的跨平台、普适性行业难题?
实际上,AR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视觉等科学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目前提供AR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专门的AR设备(比如AR头盔或者AR眼镜); 这是一种重量级的解决方案;但是设备的费用比较昂贵,而且基于专用设备的AR应用普适化推广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另一种是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AR APP应用,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封闭性,难以跨平台的提供AR应用,无法触及更多受众群体。
因此,乔秀全教授认为,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轻量级、跨平台的AR/VR应用解决方案,使得用户不需要下载专门的APP,就可以获得AR/VR体验,从而推动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R/VR的大规模普适化应用。
乔秀全教授指出,可以基于Web网页来打开AR应用,现在很多的手机APP是支持HTML5网页的,比如微信、QQ、微博、今日头条等,那么用户不用下载专门的APP,只需要通过通用的Web浏览器或者这些内在支持HTML5网页的APP都可以体验AR服务。
最近,基于Web的AR技术,特别是基于移动终端的Mobile Web AR技术,开始逐渐萌芽,为实现AR应用的大规模、跨平台的传播和分享奠定了基础,为解决AR的普适化应用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可能。
开启全新的基于Web的 AR应用新时代
但是目前,Mobile Web AR还处于一个技术萌芽状态,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技术条件、网络支撑等都还不是很成熟,无法完全发挥出它的潜力。比如,Web浏览器计算能力很弱,无法像现有的APP一样,在移动终端就完成全部AR的功能;另外,就是浏览器的功能和性能差异比较大;还有就是内容制作和适配的问题比较严重。
面对Web AR应用轻量化和普适化的拦路虎,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乔秀全教授以及团队近日在Mobile Web AR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突破。
据悉,其首次成功研制了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浏览器(HTML5)的、能够支持自然图片和实物识别功能的Web增强现实技术,超前性的采用了一种面向Web的“端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无缝协同的分布式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方案,利用边缘服务器来提供即时的复杂计算能力,利用云服务器来保存实时性要求比较低的大量业务运营相关的数据和逻辑,解决了当前Web增强现实技术所面临的浏览器能力弱、图像计算量大、扩展性不好、实时性低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扫清了在现有网络环境下提供Web AR应用的障碍。
基于Web AR技术,用户可以利用网页超链接机制,便可以将AR的功能很方便的嵌入到各种Web网页中,并且能够方便的与社交网络服务进行集成,实现病毒式的转发、分享和传播,让用户不再受限于专门的APP 就能实现 AR 体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基于Web的 AR商业化应用新时代。
5G的商用将会真正引爆移动式、普适化的WebAR应用
AR本身的相关技术还在进一步演进中,另一方面通信技术的发展也AR提供了腾飞的助力,比如即将到来的5G就将为AR的爆发提供了很好的网络支撑。
乔秀全教授称,实际上,相比于基于APP的AR应用,Mobile Web AR更依赖于通信网络的支持。因为Web前端计算能力弱,AR的很多工作需要放到服务器来做,对时延的要求更苛刻。在现有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在各地的计算中心来部署一些边缘服务器来进行处理,但部署和管理很不方便。
5G时代,有了统一的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对应用提供商来说很方便的能够进行全网的按需灵活部署和动态迁移,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在Mobile Web AR面临的时延和带宽问题。
据介绍,Mobile Web AR技术能真正提供一种移动式、跨平台、普适化的AR服务,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包括城市规划宣传、文化旅游等行业中。还将会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用户到实际的旅游景点来游览的时候,可以通过Mobile Web AR来扫描特定的实景,从而将与特定景点相关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进行虚实结合的再现,从而极大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另外,也可以让用户与当地的特色产品进行基于AR的互动式营销,AR让广告不再仅仅只是屏幕上的一个视频或者一个图片,而更像是一种与客户的互动体验,这能让潜在客户更好的体验到广告中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如对于一个汽车广告,用户可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AR广告之后,可以点击汽车的各个部件来进行互动,比如点击车门,就可以打开或者关闭车门等,将新车型的各种卖点能更好地展示给用户来了解。
目前,AR/VR还在进一步发展中,生态链尚不成熟。因此,乔秀全教授建议产业链(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内容制作工具、应用开发商等多个方面)需要先形成产业联盟,共同来推进协同合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通过标准来进行互联互通,从而用标准来让产业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能无缝的协作起来,这样才能开展大规模的AR/VR产业化应用,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