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有望大规模商用 解决三大瓶颈是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以NB-IoT落地为契机,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然而,NB-IoT技术大规模商用还需一段时日,其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规模化商用所面临的三大瓶颈。
NB-IoT发展前景大好
NB-IoT是物联网领域新兴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具备覆盖广、多连接、功耗低、模块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产等领域。
由于可直接“叠加”部署于GSM、UMTS或LTE网络,相比其他物联网技术,NB-IoT颇受电信运营商青睐,该技术也在运营商、设备商、终端芯片厂商等合力推动下,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突破性发展。
据统计,2016年全球使用64亿物联网(IoT)设备,比2015年增长了30%,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而当前只有10%的IoT应用是基于蜂窝网络的,NB-IoT的连接个数约为6.4亿个。
我国同样极为重视推广NB-IoT在细分领域的应用,要求在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机器与机器)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
随着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物联网、车联网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并能进一步带动智能硬件、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持续增长。而根据制定的目标,在未来三年内作为建设主体,三大运营商将持续加大在移动物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相关基站的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百亿级别。
种种迹象表明,2017年将是NB-IoT的商用元年,万亿级市场即将启航。预计到2022年全球将有770亿设备连接到物联网,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其中NB-IoT未来将覆盖30%的物联网连接,达到232亿个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面向娱乐和性能的物联网应用,NB-IoT面向低端物联网终端,更适合广泛部署,在以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追踪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将会大放异彩。
NB-IoT商用三大瓶颈
从目前我国NB-IoT技术情况来看,对于NB-IoT技术规模化商用所面临的瓶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来自芯片方面的瓶颈。目前我国芯片的研发企业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创新服务能力不足,再加上芯片设计周期长、风险高等因素,导致国内企业不愿意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与设计。国产芯片供给难以匹配,依赖进口不仅制约了国内芯片行业本身的发展,并且由于成本的因素,导致NB-IoT技术推广遇到阻碍。
其次,是来自终端的瓶颈。NB-IoT技术所面临的终端的瓶颈也主要是在成本方面。只有成本足够低,才有利于NB-IoT技术的推广。由于目前NB-IoT终端产生的数据流量极少,且对成本的敏感度极高,因此终端成本也成为NB-IoT技术推广的一个瓶颈。
最后,是来自产业链的瓶颈。NB-IoT产业链和市场成熟度与LoRa相比,存在一定滞后。NB-IoT产业链预计2017年初步成熟,大规模商用在2018年之后。NB-IoT产业链短期无法成熟,给了LoRa快速发展的机会,也给NB-IoT技术自身的发展和推广带来阻碍。
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以NB-IoT落地为契机,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然而,NB-IoT技术大规模商用还需一段时日,其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规模化商用所面临的三大瓶颈。
NB-IoT发展前景大好
NB-IoT是物联网领域新兴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具备覆盖广、多连接、功耗低、模块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产等领域。
由于可直接“叠加”部署于GSM、UMTS或LTE网络,相比其他物联网技术,NB-IoT颇受电信运营商青睐,该技术也在运营商、设备商、终端芯片厂商等合力推动下,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突破性发展。
据统计,2016年全球使用64亿物联网(IoT)设备,比2015年增长了30%,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而当前只有10%的IoT应用是基于蜂窝网络的,NB-IoT的连接个数约为6.4亿个。
我国同样极为重视推广NB-IoT在细分领域的应用,要求在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机器与机器)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
随着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物联网、车联网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并能进一步带动智能硬件、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持续增长。而根据制定的目标,在未来三年内作为建设主体,三大运营商将持续加大在移动物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相关基站的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百亿级别。
种种迹象表明,2017年将是NB-IoT的商用元年,万亿级市场即将启航。预计到2022年全球将有770亿设备连接到物联网,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其中NB-IoT未来将覆盖30%的物联网连接,达到232亿个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面向娱乐和性能的物联网应用,NB-IoT面向低端物联网终端,更适合广泛部署,在以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追踪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将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