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欲借Tizen系统重组基因 涉足软件领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讯,众所周知,三星正在加强软件方面的影响力。这家公司每年售出 10 亿台智能硬件,是硬件领域无可置疑的第一,但硬件往往是一锤子买卖,软件才是维系用户长远价值的核心,在智能设备普及的年代,这成为三星最大的软肋。
三星已经表露出对此的担忧,此前三星泄露的一份内部文件表明,他们正准备投入重金到软件领域,由于三星的公司体质并不擅长做软件,所以他们选择收购、投资,领域覆盖游戏、手机搜索、社交媒体、地图等,这些都是智能手机的核心应用。
他们投资的重心集中在硅谷一带,去年 1 月份成立了三星开放创新中心(Open Innovation Center),由 David Eun 带领。Eun 此前在 Google、时代华纳工作过,对于商务拓展、法务方面的业务十分精通。
三星开放创新中心主要聚焦在创新的软件企业,它有三个角色扮演:加速器、投资人、收购决策者。这是一个对待初创企业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孵化,后期发展好就收进来。
三星的主动出击是有理由的,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物联网的到来,软件的重要性愈发重要,正是由于软件,才将一个个终端节点,以及传感器的数据加以应用,从而构建了智能生活。Marc Andreessen 曾认为“软件正吞噬世界”。
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Eun 谈到了三星吸引软件公司的优势,那就是规模。三星拥有庞大的全球合作伙伴、消费群体网络,硬件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他们上一代旗舰机发售的时候,登陆了 200 多个国家,350 多家运营商,可谓占尽资源。
通常时候,大部分人都很了解三星的这些优势,愿意与三星合作,但有时候,仍然有人对此不太了解(可见量大不一定影响力大)。有时候他告诉对方,三星的智能电视每秒可以卖出 2 台,而恰巧对方家里也有一台,那么就好说话了。
三星的智能硬件分布在手机、电视、电脑、平板等一系列消费电子产品,由于用户量够大也分布广泛,三星可据此了解用户行为习惯,知道消费行为的演变,以及市场的发展,这有助于软件公司设计产品。
另一方面,如此之多的设备正在运转,这是一个天然的分发平台,从应用程序到广告,而且体量巨大。
据 Eun 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与所有顶级的软件服务公司进行过接触、讨论,同时他们还接触了很多小公司,小到几乎没人听说过,三星目前在软件领域是广撒网,重点捕捞。
三星也曾通过发展自己的软件,并试图在三星智能手机里取代 Google 的产品,遭到 Google 的反对。此后它推出了用户行为跟踪功能,用来服务软件商。
三星扶持的 Tizen 系统有望帮助它在物联网市场成为软件主导者,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被安装进数码相机,未来还将成为车载娱乐系统。
近期,Android成为业内的香饽饽,继主要对手传闻中的诺基亚和微软要支持Android应用外,号称钳制Android的三星与英特尔合作的Tizen操作系统也以支持(或者说是兼容)Android应用作为卖点再次引发业内关注。如果说,之前Tizen系统缺乏应用是制约其成长的障碍,那么支持Android应用这种“借鸡生蛋”的方法真的可以助Tizen一臂之力吗?
提起“借鸡生蛋”,无论是微软、诺基亚和三星,还是独立的系统(例如Tizen)、变种的Android(诺基亚Android),单从其仍未完全脱离原生Android应用看,就已经间接反映出目前谷歌Android的市场影响力和优势,以及这些厂商对于打造自己移动生态系统的不自信。否则这些口口声声要挑战或者钳制Android的厂商干吗非要依附在人家谷歌Android应用呢?这让我们想起了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的那句经典台词:宝马车上插个奔驰的标,万一车子出毛病了,宝马不认账,奔驰又不管修,那就麻烦了……,有些事儿,还得自己来!
具体到三星的Tizen,据称其支持部分Android应用的方法是利用了Tizen联盟中的Open Mobile公司研发的一个应用兼容层来实现的。我们不能确定这种方式究竟能支持多少Android应用?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兼容层来实现支持的Android应用体验与直接基于Android系统的原生Android应用有多大的区别?我们记得之前著名的云游戏服务提供商 OnLive曾发布了一款可以在iPad和Android平台的平板电脑上运行的虚拟桌面App,该App可以在平板电脑上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Windows 7桌面,该桌面可以跑微软的Office应用。后来这款应用没有再被提及,除了微软的干预外,其功能和体验上与真正Office的差距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何直到今天业内还在呼吁微软应该针对iPad和Android平台发布原生版Office,即针对不同的系统平台(iOS和Android)专门开发Office应用的主要原因。看来还是原配的更好。
另外,鉴于三星Tizen标准的另一个控制者是英特尔,而其之所以大力支持三星的Tizen,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Tizen借助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将自己的芯片推广到智能手机市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之前英特尔之所以在智能手机市场屡无斩获,除了其未达到与基于ARM指令集芯片竞争需要的低功耗而缺乏手机厂商的支持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英特尔的芯片在对于Android应用的支持上与ARM指令集的芯片相比存在差距。例如有分析和评测称,英特尔芯片对于某些Android应用不兼容,有的在运行某些Android应用是性能大幅下降等。总之除了业内熟知的功耗外,对于Android应用的弱支持(兼容性和体验)可能也是英特尔芯片在智能手机市场举步维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三从过往历史看,三星和英特尔在建立移动生态系统方面几乎毫无经验和优势,之前三星Bada自有移动操作系统的放弃,英特尔与诺基亚合作MeeGo的流产均是有力的证明。这里顺便提醒的是,诺基亚在建立移动生态系统上的软实力和经验要远远大于三星,至少人家曾经联合业内打造成功过独立的Symbian移动生态系统。
所以,三星的优势还是在于硬件或者说是以硬件为主的产业链整合而带来的成本和规模优势。这从业内分析机构预测的当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增长放缓,且创新乏力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进而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增长将流向能够借巨大销售量抵消产品高研发成本的公司,即三星将在未来智能手机市场占据50%的市场份额可见一斑。
同样,对于英特尔,作为一家芯片厂商,虽然其拥有一定的软件开发与优化能力,但在建立完整移动生态系统的成绩却是乏善可陈。其实早在2009年,英特尔就希望通过“以软带硬”的方式杀入智能手机市场。从推自主操作系统Moblin及应用商店、收购软件厂商风河,直至Moblin与当时诺基亚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Maemo合并成为新的操作系统MeeGo,到今天MeeGo与三星Bada合体的Tizen,如果追述Tizen诞生的背景和历史,可以说它是不断失败、又在失败基因基础上不断杂交的产物,如果列个公式的话,Moblin Maemo产下了MeeGo;之后MeeGo Bada又生下了Tizen,在此业内可以更直观和清楚地看到Tizen是什么基因组合的产物。最终,英特尔将赌注押到了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身上,但因进展不利,不得不将自己流产的MeeGo与三星败北的Bada结合,以做最后的努力。但就像前面分析的,这种弱基因的组合,体格会健壮吗?
最后就是三星近期与谷歌签订了专利交叉授权协议,从中可以看出三星与谷歌的同盟关系。其实业内谁都明白,占据Android阵营1/3市场份额的三星与谷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轻易离开谁,都会面临灭顶之灾。既然如此,为何三星还要执意发布Tizen呢?因为Tizen中还有个轻易不能得罪的大佬英特尔,毕竟人家英特尔是投了不少钱的,怎么着也会象征性地发布些产品(智能手机)吧。实际上,从三星和英特尔目前的重点看,从内心里,双方对Tizen都没抱多大希望,但是事已至此,表面的文章还是要做的,只是业内不要较真就好。
不过归根结底,三星依旧是一家硬件公司,其基因已经决定了公司的重心在制造业、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力上。Eun 称,三星发展软件的长远目标还是为了加强硬件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