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量跑马圈地移动支付 2014年酝酿新变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与移动金融应用正在成为推动互联网新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成为了2013年的热门关键词。在政策和市场的强力驱动下,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所展现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令人兴奋,但是受支付技术商用、基础受理环境建设、用户习惯培养以及产业链利益平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竞争格局初现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壮大的同时,瓜分蛋糕的机构和移动支付手段也在不断扩大。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市场已逐步形成两大路径、四大力量。
两大路径:一是银联、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主推的NFC近场支付模式;二是互联网公司主推的“近场识别(主要以二维码方式作为拓展入口)+远程支付”的架构模式。
四大力量:银行圈(银联、商业银行)、移动圈(电信运营商)、电商圈(电商支撑服务商)和社交圈(新兴社交平台)共四大移动支付服务格局。
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各股力量都在积极地培育用户和市场,纷纷争抢地盘。其中,商业银行在资金账户介质、终端受理布局、金融风险控制、资本实力以及商户和用户群体数量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主打手机银行,功能范围最广,囊括了支付、交易、营销、客服等多个领域;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电信用户和营运网点,对手机和SIM卡的主导力量强大,全面推出近场支付服务,或将借助4G深挖移动支付潜力;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商凭借在互联网运营上的经验丰富,积累了较大的用户基础,将传统互联网的充值、缴费业务迁移到手机终端,缴费、手机充值是其最大的业务应用;而新兴的社交平台则依托庞大的客户群体积极介入移动支付领域,最为突出的便是微信支付联合财付通打造的支付平台、支付宝钱包联合余额宝打造的支付平台,他们不断扩充布局O2O市场,从线上支付应用扩展到线下市场。
从目前的竞争情况来看,各方力量均选择与战略伙伴“联手出击”,包括银行与运营商、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等。
在近场支付方面,NFC是一个杀手级应用,未来NFC近场支付的投入力度必会加强。例如,电信运营商在定制机上都会采购加入NFC芯片的手机,而主流手机生产厂商比如三星的主要手机也会装载NFC。从国际观点来看,电信运营商合约机规模越来越大,电信运营商在通信产业中整合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这些是银行无法整合的资源,而银行可聚合银联、商户和持卡人等资源,达到合作顺畅。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说是银行的半个同行,它们与银行、银联及运营商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而非博弈。总而言之,中国移动支付两大路径应是互相补充和互相支持的关系。
12变局不可避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商开始侵蚀PC电商的市场份额,移动支付能力成为互联网企业新的发力点,移动支付市场格局改变已是不可避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一份《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预计,3~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倍的增长,总量将超过20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3.87亿户,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以上%;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总规模将达3850亿元,到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未来几年增长率将超过50%,具体见图1和图2。
商圈共享和场景创新
未来3年将是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移动支付有望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的支付手段,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将会有更多参与方加入其中,2014年移动支付将出现以下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商圈共享。商户是移动支付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移动支付的技术优势无法转化成收益。在应用拓展方面,银联支持商圈共享。目前,银联已与多家银行、合作伙伴实施了共享商圈合作,促进用户服务内容丰富,同时促进服务内容迅速普及。
二应用场景创新。移动支付的关键在于应用场景的设定,这是目前微信和支付宝所欠缺的,也是双方争抢线下资源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移动增值服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等远程支付领域,各种近场支付场景基本处于试点阶段,O2O电子商务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品模式。
总体而言,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依旧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远未步入成熟阶段;参与机构更是争相跑马圈地,支付手段也还在完善中;市场格局尚未明朗,暂处混乱局面。未来,移动支付将朝着“支付服务+商务服务”的方向演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