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担纲主力 中国芯片业奏响整合序曲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 目前国内已经“入行”的芯片设计企业还不到20家,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仅有海思和展讯通信两家 ]
21ic通信网讯,“就像恒大进军足球圈之前对足球了无所知一样,在紫光收购展讯之前没有人会将其与芯片结合在一起。”对于紫光集团连续两次出手收购芯片企业一事,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评价道。
继以18亿美元收购大陆芯片第一股展讯通信之后,11月11日,紫光集团宣布以9.1亿美元收购大陆另一芯片龙头厂商——锐迪科。这也就意味着,紫光集团将坐拥国内前三大芯片设计企业中的两家。而在此之前,紫光集团主攻生物医药、地产开发、IT分销、仿真科技等产业,与芯片业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
业内认为,紫光集团极有可能合并展讯通信和锐迪科,两家企业合并后的年产值将达15亿美元。这对中国芯片设计业来说,既喜又悲。喜的是,15亿美元的年产值终于能够挤进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前20名。悲的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芯片设计业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国内前十大芯片设计企业的总产值加起来还不到高通的1/3。
芯片“门外汉”紫光
今年6月20日,紫光集团突然向展讯通信发出现金收购邀约。7月中旬,双方宣布最终收购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份31美元,收购总价约18亿美元。业内普遍认为,展讯通信私有化的主要意图是从纳斯达克退市,谋求未来在国内A股上市,以扩大融资规模。此前,展讯在美国资本市场不温不火,市盈率长期在10倍以下。而紫光集团的国企背景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为其在国内IPO提供有利条件。
时隔四个月,紫光集团又向锐迪科发出现金收购要约,最终达成的收购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8.5美元,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不过,紫光集团并不是唯一买家。在紫光集团向锐迪科抛出绣球之前,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浦东科投”)已于9月向锐迪科提出报价,拟以每股15.5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尚未持有的锐迪科股份。
“实际上,紫光集团在策划收购展讯时已经将锐迪科列入收购对象,只不过因为浦东科投的闯入而加速了进程。” 老杳向本报记者透露,浦东科投的进入主要代表上海市政府的意愿,希望留住本土企业。“但现在紫光集团跟锐迪科已经签订了并购协议,相信变数不大。”
展讯通信和锐迪科都是大陆芯片设计行业的翘楚,在2012年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中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短期来看,紫光集团应该仅限于资本运作。但长远来看,紫光集团肯定会对展讯和锐迪科进行合并。”老杳表示,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合并之后,虽然每年15亿美元的营收仍只有联发科的三分之一,但大家已经在同一级别竞争。
不到20家企业“入行”
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不下几百家,何以要通过紫光集团这样一个“门外汉”来推动整合?
老杳认为,中国芯片设计业虽然数量多,但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太小,“整合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行业巨无霸,但目前大家规模都差不多,谁整合谁都会不服气。”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3版)》,2012年中国前十大芯片设计企业销售额总计226.4亿元人民币,而高通2012年的营收为13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0亿元)。也就是说,国内十大芯片设计企业的总产值还不到高通这一家公司的三分之一。
长期研究半导体行业的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表示,目前国内共有6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按照年营收主要可分为五个梯队:10亿美元以上、1亿~10亿美元、5000万~1亿美元、2000万~5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以下。
年营收达到或接近10亿美元的仅有海思、展讯通信两家,它们在移动处理器、基带芯片等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梯队包括华大集成、澜起科技(MONT.NASDAQ)、士兰微、格科微电子、联芯科技、中星微电子等不到20家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方面相对完善,且在某个细分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例如,联芯科技专注于TD-SCDMA及TD-LTE的终端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在全球拥有1000余名员工,能为全球各地超过40家终端制造商提供较为稳定的产品方案选择。格科微电子则致力于图像传感器芯片,截至2010年8月,其在全球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市场份额达19%。澜起科技、中星微电子分别专注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多媒体芯片。
博通集成、炬力(ACTS.NASDAQ)、美新半导体(MEMS.NASDAQ)等企业处于第三梯队。“这些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有一定业绩表现,但要向上突破有较大难度。”顾文军指出,这些企业的产品还未进入主流市场,需要继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年营收达到2000万美元的企业基本能实现自负盈亏,比如北京君正(300233.SZ)、安凯微电子,它们的产品定位于低端,主要依靠低价竞争。
最后一个梯队的企业队伍较为庞大。据中国半导体协会IC设计分会统计,大陆年营收超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几年将达到124家。据此保守估计,目前国内将近七八成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年营收不到2000万美元。
“国际上有一个说法,年营收达1亿美元的公司算是入行,到10亿美元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而10亿美元以下可能随时都会萎缩倒闭,因为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对本报记者表示。按照这种说法,那么目前国内已经入行的芯片设计企业还不到20家,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仅有海思和展讯通信两家。
“是时候整合了”
“一般来说,芯片公司的营业额达到5亿美元之后,如果要再继续做大,光靠自身很难,需要通过并购来发展。”潘九堂呼吁,国内芯片行业“是时候整合了”。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徐小田在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收购是金融资本层面在影响产业层面,这在各行业都有发生,紫光集团的收购只是小试牛刀,将来也会越来越多。
过去几年,全球通信芯片市场的整合不断出现,英特尔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Marvell用6亿美元收购英特尔通信处理器业务,意法半导体以1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无线业务。联发科与晨星的合并案也于今年8月底获得商务部的通过。芯片设计巨头高通更是动作频频,这两年先后收购了WiFi芯片供应商Atheros、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供应商Summit Microelectronics、无晶圆厂MEMS显示器新创公司Pixtronix等。正是通过不断收购,高通才能在全球芯片市场上越做越大。
就大陆而言,主攻智能卡芯片设计的同方国芯在去年12月收购了特种芯片设计企业——深圳国微电子,这被认为是大陆芯片设计业整合的先行者。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国芯的控股公司)首席品牌官陆致瑛16日在高交会上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未来还会加大在芯片方面的力度,打造一条全产业链。
另一方面,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芯片产业。今年9月2日至5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深圳、杭州、上海调研时强调,加快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当前到了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把集成电路产业搞上去”。
“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那就要形成大兵团作战的模式,这个提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现在是有行动了。”徐小田在近期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家在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动作会非常大,将有大手笔,这个力度可以远超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在老杳看来,国家过去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政策更多采用撒胡椒面的模式,资金分散、多点支持,在产业发展初期应当说没有错。但伴随着展讯、海思、锐迪科等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公司的崛起,未来十年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将过去撒胡椒面的资金集中起来重点支持几家真正有潜力的公司。
业内人士透露,这也正是国家即将出台的芯片产业政策的大方向。据了解,此次芯片产业的政策将重点在芯片制造、芯片设计、芯片封装和上游生产设备(如晶圆炉)领域展开扶持,国家层面将会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重点支持十余家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