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去IOE勿走“模仿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ic通信网讯,从互联网企业走出来的“去IOE”浪潮方兴未艾,运营商也在跃跃欲试。
近日,中国电信集团企业信息化部也提出“去IOE”,且部分省份已经开始执行。比如,江苏电信对其电子渠道运营中心要求:“从IOE向LAMP转变”,其中LAMP是指一组运行服务器的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Apach网页服务器、MySQL数据库服务器、PHP脚本语言;对企业信息化部提出:“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去IOE’”。此前,中国联通也曾在北京、黑龙江、浙江、重庆四个省份部署了Hadoop分布式系统,取代IOE架构。
“去IOE”很有可能成为电信运营商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并掌握的第一个技术趋势。但运营商究竟要向阿里巴巴学习什么,似乎还没有达成共识。
“去IOE”动力
在阿里巴巴数年的“去IOE”运动中,业内逐渐发现阿里巴巴的原动力:传统的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的IOE架构在面临大数据的挑战时,会带来极高的扩展压力以及天价的包括部署、维护在内的总成本,阿里巴巴不得不尝试采用分布式架构+开源系统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一原动力对于运营商也同样适用。
作为传统电信运营商,运营商的现网系统平台绝大多数均是“IOE”架构,其三驾马车构成了一个从软件到硬件的完整商用数据库系统,甚至可以说是同类产品中的最佳组合,是电信级运营系统稳定、可靠的典型代表。而这种电信级也同样给运营商带来麻烦。
以中国联通为例,流量经营已经成为运营商3G套餐的重要特点,但流量经营会带来海量的上网记录数据。中国联通研究院处长王志军曾举例介绍,如果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访问新浪首页,会在流量采集设备中生成20条左右上网记录单,“如果用iPad点击新闻链接,恐怕会产生180条上网记录,如果访问淘宝网首页,会产生60条请求和回应。”此外在手机上网记录当会产生大量DNS查询和推送服务。中国联通中等规模省份每日上网记录在10亿条以上,且用户流量每6个月增长一倍。“这种海量大数据,IOE搞不定。”
此时,运营商会遇到这一问题:用户产生了流量,却查询不到流量的来源。运营商因此遭到的投诉在持续攀升。
2012年,中国联通利用Hadoop+HBase+MapReduce架构取代IOE架构,在北京、黑龙江、浙江、重庆四个省份部署了Hadoop分布式系统,大幅提高了上网记录的存储能力。而且中国联通可以根据这一平台进行用户信息管理,数据深度分析等的工作,目前中国联通对这一平台进行持续扩容。
中国电信则把“去IOE”的重点放在企业级业务。目前,企业级业务收入占中国电信总收入50%以上,其依旧高速增长,其中的IDC业务年增速超过30%。去IOE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2012年南方航空公司仅在软件License费用上节省了1500多万”,一江苏电信人士介绍,这是开源技术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去IOE“初体验”
但运营商去IOE却并不能照搬互联网企业的模式。阿里巴巴的业务大多以展示型、以读为主、海量数据为特点,这些业务亟须去IOE。但运营商不然,去IOE要求企业具有极强的自主开发性、业务灵活性,运营商缺少足够的开发人员,而且这也与运营商稳定性、电信级运维的要求相冲突。
所以,现阶段运营商的“去IOE”还只是尝试。以上网记录为主的话务单,仍然属于结构性数据,去IOE相对容易。但这与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属于非结构性数据,去IOE主要服务此类数据。业内所指的大数据,也均是指非结构数据。
同样,中电信提出的“去IOE”现在还只是一个方向,甚至还没找到一个具体负责此事的部门。记者采访中国电信集团企业信息化部时,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你应该去找应用开发处,是他们提的去IOE。”而应用开发处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不是我们提的,你最好是去找集团问一下。”
一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人士告诉记者:“不敢轻易评论,万一跟集团方向不同怎么办?”事实上,该人士对集团的方向就不大认同。“阿里巴巴的去IOE可不是一夕之功,他们很早开始积累。”
诚然,虽然业内从2012年开始见识到阿里巴巴去IOE的成果,但2008年,阿里巴巴就在支付宝下达去IOE的要求,支付宝DBA(数据管理员)楼方鑫日前撰文介绍,去IOE的第一步,是培养一个技术团队。
“阿里之所以能成功,开源MySQL数据库的DBA团队的建立有着决定性原因。”上述北京研究院人士称,“运营商现在的技术团队仍然是Oracle DBA,要去IOE,我们也要首先建立团队。”但中国电信是否有这一计划,还有未可知。
此前,该人士曾建议:“给我2-3年时间,我可以打造这样一个团队。”但是,在运营商的体制中,这种变革是否被允许?是否有领导能够愿意为此存在的时间、成本担风险?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集团尚未对此表态。
如果无法建立团队,运营商去IOE可能只是说说而已。“更何况,我们现阶段的业务发展与阿里巴巴不在同一水平,去IOE很难能向阿里一样有那么显著的成效。”
勿成“模仿秀”
“运营商可以再等等,等阿里巴巴去IOE经过充分考验之后再去尝试。”中兴通讯数据中心技术总监马钢告诉记者:“目前去IOE的经济成果已经很明显,但稳定性还有待考验。”但这并非问题,去IOE的技术趋势下,新架构的产业链、技术储备已经愈发成熟,系统稳定指日可待。“届时,运营商可以先开展部分试点推广,然后是大规模替代。去IOE,是运营商真正意义上向互联网学习的第一个技术。”
这一建议与目前一些地方运营商的想法大体一致。来自江苏电信的陈强在博客中建议,公司开展去IOE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为学习探索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开源架构的基础知识,建立虚拟团队,储备和选拔相关的专业人才;第二步为应用推广阶段。此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可选择目前现网的非核心应用进行定制开发和并行迁移,进行相关的实际运营和压力测试,掌握实际开发和运营经验;最后一步为全面替代阶段,采用逐步试点的方式,用开源软件替代现网核心业务的“IOE”架构,从而真正实现“去IOE化”。阿里巴巴实现这一过程耗时4年,运营商也需要经历这一积累过程。
但对运营商而言,去IOE牵扯到的不止技术问题。一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去IOE,运营商需要针对大部分客户做定向开发。但是,现在运营商所有的IT设施来自集采,无法及时响应业务需求。集采流程肯定跟不上去IOE之后的业务发展趋势。”
这确实令人尴尬,在运营商的现有体制中,任何一项变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中国电信提出“去电信化”的出发点:改变这种制度文化。现在来看,运营商如果只是采用去IOE的技术,而不去改变相对应的流程问题,那么去IOE只是一场模仿秀,最终空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