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全国统一资费 流量合并分享机制规避月底清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月15日消息(于艺婉)5月14日下午,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以及杭州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自6月1日起面向全国客户推出4G新资费,而这也是实现了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对于市场部利用4G契机做好全网统一资费的夙愿。
中国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作为新资费的操盘手对这一举措进行了诠释。前不久,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通告宣告了电信业务资费已正式步入市场化阶段。工信部对通告的解读表示,希望鼓励竞争,通过市场调控,推动资费水平下降。而中国移动新资费的推出正是对这一政策的响应。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来自于对加快4G发展的期望。“目前,中国移动拥有400万户4G用户,只有换卡并更换了4G套餐的用户才被统计到这个数字中来。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立了25万个4G基站,是当今世界上基站最多的单张4G网络,按照公司的计划,年底将完成50万个基站的部署。”
而另外一个数字同样也让中国移动不轻松,那就是奚国华曾在去年底的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希望今年4G终端的销量能够达到1亿部。目前,4G千元机、中端机以及苹果、三星等高端4G手机各占到了三分之一,下半年推出更多可供选择的终端以及更具有吸引力的资费,对于中国移动来讲势在必行。
流量合并不分网络
4G牌照于去年12月4日发放,随后,中国移动各省公司相继公布4G资费政策。以北京移动为例,已经推出了138元、238元、338元三档组合套餐,以及分为三档的独立4G数据包,分为三档:50元包600M流量、70元包1G流量、100元包2G流量,超过部分也按0.29元/M计费。
而中国移动在5月14日发布的新资费将范围扩大至全国,即实现了全国资费的统一。同时,发牌之后各省推出的4G资费仅适用于4G用户,而新资费可以适用中国移动的所有用户,无论你是2G/3G/4G用户,流量合并不再区分网络。
对比现行资费,4G新资费的第一个特征是门槛更低。全新推出的30元500M流量包,可满足更多4G入门客户的使用。而4G飞享套餐也增加了三项中低档位的套餐,最低档位套餐也从88元降低到了58元。
4G新资费还呈现了价格更实惠的特征。4G新资费中流量单价最高降幅达50%。以原4G套餐中客户最关注的70元1G流量包为例,在新套餐中70元可获得2G流量,流量单价降幅为50%。原全球通上网套餐、商旅套餐客户升级后,在套餐费用不变、语音分钟数不变的基础上,4G上网套餐中的流量为原套餐流量的2-6倍,而4G商旅套餐中的流量增幅更高
更多流量举措
中国移动在当初推出4G资费之初发布的“流量使用自动提醒”、“500元或15G双封顶”、“智能账单”等服务举措依然适用于4G新资费。同时变化的还有加油包业务,当初10元100M流量的加油包需订购后方可生效。而4G新资费进一步优化了流量加油包订购方式。客户订购10元100M流量加油包,每月超出套餐后系统将自动为客户叠加,从过去的“手动档”升级为“自动档”,免去客户重复选择的烦恼。
中国移动此次推出的流量“季包”和“半年包”也可圈可点。90元90天有效的“季包”包含了1500M流量,180元180天的“半年包”包含了3000M流量。流量周期更长、使用更灵活,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选择。
当然,在4G新资费中最具亮点的还是“流量分享”服务。使用4G套餐的客户,可授权1-4个中国移动在网用户分享自己套餐内的流量,每人每月收取10元功能费。以4G新资费中280元11G套餐包为例,客户若授权四人共享,则每月需缴纳费用为320元,相当于每人以64元的单价获得2.2G流量,比70元2G的新套餐价格还要低。
流量分享规避月底清零
中国移动推出的“流量分享”服务不仅可以分享给不同的中国移动用户,也可以在用户不同的终端上得以实现流量的分享。不过,人们最为关注的月底流量清零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
对此,陆文昌表示,4G是流量体验式服务,流量服务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不太可能一步到位,“中国移动不支持一刀切的流量清零方法,所以推出了‘流量分享’服务,当用户有更多冗余流量时可以分配给亲朋好友来一起使用。”
每分享一位用户就要收取10元功能费的做法也受到了媒体的质疑,对此中国移动表示,4G新资费中流量分享功能费的制定参考了很多国家的做法。“以美国运营商为例,他们分享给一个智能手机用户的费用是10美金,而日本运营商是在流量达到一定额度后,才可以与其他用户分享。而中国移动还会向在网10年以上的老用户免费开通一定数量的分享功能费。”
正如陆文昌所提出的,中国移动提供的流量体验服务才刚刚开始。目前,中国移动与70多家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了企业付费流量业务,互联网公司购买一定的流量来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未来,中国移动还计划推出弹性套餐,每月根据客户消费情况动态匹配当月最恰当的一档流量资费,还会增加流量的转赠、兑换、企业分发等服务和功能。目前这一方式正在江西、云南、湖北、福建四省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