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晖:网络强国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信息网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网络强国”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加快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成为我国的战略目标。针对这一话题,《人民邮电》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他表示,当前的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网络不仅是基础平台,也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内在组成部分。网络强国的建设将助力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打造,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造网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网络强国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余晓晖表示。一方面网络强国可以理解为通过信息网络的发展让国家变得更强大;另一方面则是打造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强大实力以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当前,伴随着信息网络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打造网络强国对于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网络强国的建立将为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资金等优势,要摆脱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就需要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其中的关键就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网络。目前,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性基础平台,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要素。
近几年,国际社会围绕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的战略布局力度空前,无论是美国提出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其实质都是将信息通信技术与网络深度融入传统产业改造以及新兴产业培育中,从而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升生产力,实现智能化和绿色发展。信息网络正成为构筑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网络强国的打造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信息网络已经融入政府行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百姓生活等多个领域,甚至可以说整个社会已经在信息网络平台上运行。因此,网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无疑将有效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建设网络强国是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网民数以及网络规模都排名世界第一,是网络大国但不是网络强国。余晓晖认为,网络强国强调的并不仅仅只是规模,而是内在要素的强大。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网络强国,第一要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的强弱。第二要看是否拥有国际竞争力、自主可控的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第三要看网络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水平和作用。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上仍然具有相当的差距,数字鸿沟较为严重,同时,在高端服务器、核心芯片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也相对薄弱。
我国要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多个环节进行把控。余晓晖指出,网络强国的打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基础设施、技术与产业自主创新、应用推广、信息经济、网络社会治理、网络文化传播、安全保障等领域,因此,网络强国的打造过程将是国家综合目标的实现过程。
网络强国并不仅仅只是打造一个强大的网络,未来中国经济新优势的打造将建立在网络强国的基础之上,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乃至人的发展也将建立在网络强国的基础上。网络强国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不仅全面服务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关键支撑。因此,网络强国的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度结合,实现网络强、经济强和社会稳定繁荣。
两大优势提升网络强国能力
“我国网络强国能力的提升需要明确一大前提、两大优势。”余晓晖表示。我国得益于全球化和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因此,网络强国的建设一定是在全球化和开放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目标,绝不是关起门来建设网络强国。而要提升网络强国的能力,还需要合理发挥两大优势,一个是中国的大市场优势,一个是中国的制度优势。
发挥市场和应用需求的强有力引领作用,将有效带动网络整体能力提升和技术产业突破。我国TD-SCDMA和TD-LTE的发展,就是充分利用了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形成产业生态系统,通过应用服务和网络建设带动系统设备、终端、芯片、仪表乃至全产业链的发展与突破。
制度优势同样不容忽视。制度优势可以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余晓晖强调,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而是要将政策工具、手段和国家意志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在资源配置上,市场永远是决定性的力量,同时,国家战略意志也可以给社会和市场以合理引导。在当前新的环境下,如何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合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需要创新和探索,其核心是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开放性条件下创新国家发展方式,以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