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G:高通伙KDDI阳谋击倒DOCOMO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7月15日,东京新宿京王酒店。高通(日本)公司总裁松本征
三幸福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在他背后的投影屏幕上,一根呈75度角的曲线显示———截至今年6
月,在第三代移动电话(3G)市场上,选用高通CDMA2000技术的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KDDI的签约
用户数字突破了110万大关。而KDDI的老对手———日本第一大电信营运商NTT DOCOMO(以下简
称“DOCOMO”)公司,至今还只有11.5万3G签约用户。
3G:KDDI翻身而起
这就是为什么松本征三如此幸福的原因。在刚刚浮现的第
三代移动电话市场上,KDDI将日本业界大佬DOCOMO拱下王者宝座。作为高通打入日本市场的领军
人物,在松本征三看来,高通与KDDI结成的策略联盟已经“大功告成”。
日本原本就是手机运营商们的天堂。近1.2亿人口,有7070
万移动电话用户,市场渗透率高达到59%。虽然DOCOMO在第三代移动市场上的表现不佳,但依然
是整个日本移动市场的霸主,有4146万签约用户,占据了市场份额的近60%。其余的市场,被
KDDI和J-PHONE(英国沃达丰的合资公司)两个旗鼓相当的运营商瓜分,分别占有1269万名用户和
1267名用户。
其实,除了名称不同之外,日本移动市场格局与中国市场
非常相似。出身老牌电话电报公司NTT的DOCOMO于1992年成立,在日本独有的第一代数字移动电话
(PDC)市场占据了压倒性的市场份额,与出身于中国电信的中国移动在GSM市场的地位相当。
第二大运营商KDDI是由日本三家较小的通信公司KDD,DDI
和IDO公司合并而来。在1998年推出第一代CDMA与DOCOMO抗衡以后,也拥有了1000多万CDMA用
户,与中国联通在中国的情况也非常相似。
DOCOMO在移动市场的压倒性优势,来源于其在第一代移动
市场上的密集投资和闻名于世的I-mode手机。凭借I-mode的火爆,NTTDOCOMO一举成为世界无线
服务提供商排位第3的巨无霸。事实上,I-mode最初是针对企业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包括航班查
询、股市行情和新闻等。此后,它又在服务中添加了几种游戏服务,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现在的I-
mode模式可以说就是无线互联协议(WAP)的一个简化版本,但是比起至今未能启动起来的WAP手
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带动了日本市场上无线互联的热潮。
据统计,DOCOMO自1999年推出I-MODE至今,在全日本7000
多万移动用户中,已经有5465万用户开始付费使用无线互联服务,其中DOCOMO的I-MODE用户有
3349万,KDDI和J-PHONE无线互联用户分别为1051万和1065万。
“1999年那个时候,DOCOMO借着I-mode大获成功,占据了
日本手机市场份额的65%。因此,KDDI希望用高通的技术来进行对抗,但是当时高通苦于技术尚
未成形。后来KDDI推出了与I-mode相对抗的EZWEB手机,但不是很成功。”回忆起当初的窘迫,松
本征三至今仍然觉得对不起KDDI。
事实上,现在日本所有电信运营商都意识到,新一代的移
动电话市场早已不是一个“电话”时代,而是一个以无线互联为主的新战场。
而这个市场的取胜之道,取决于谁能够做到最低成本的数
据传输、最低的接入价格、最快的传输速度和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内容和应用服务。
“这是一个技术、内容与应用程序为王的时代。”松本征
三的观点具有代表意义,“谁能以最低成本开发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内容,谁就能把消费者吸引过
来。”
标准与产业联盟之争正是为了争夺无线互联应用这个战略
制高点,KDDI与DOCOMO在3G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DOCOMO率先采用的是基于欧洲标准,并且经
过自己修改过的W-CDMA标准,DOCOMO的意图十分明显,试图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CDMA技
术,从而迅速占领日本市场,形成事实上的W-CDMA产业标准的王者。而KDDI推出的是基于高通的
CDMA2000标准。
事实上,标准之争的背后首先是两条不同产业链联盟竞
争。
KDDI的发展移动网络从一开始就选用高通的第1代CDMA技
术,“主要是因为高通的技术具有后向兼容性”。
换言之,不管运营商更换多少次网络平台,也不管手机如
何更新换代,老手机都就可以继续使用,只是最新的服务和功能享受不到而已。
高通CDMD技术公司的资深总监约翰.比尔告诉记者,高通
CDMA后向兼容的最大奥秘,其实在于不同时代手机之间所用的“无线部件”是一模一样的。运营
商要采用新的CDMA技术,只要更换一下基站的核心芯片就可以了。
KDDI在3G市场之所以翻身而起,正是借力于这种投资很少
的平滑过渡。KDDI在1998年起开始花巨资建设第1代CDMA网络,历经三年的建设网络早已覆盖日本
全境。2002年4月,KDDI刚推出速度更快的CDMA2000网络,覆盖区域已经达到日本总人口的
85%,在中心区域可以达到90%。KDDI目标是在今年年底,让新一代网络覆盖所有人口的90%。
而在产业链的下游,为了迅速吸引消费者使用新手机,
KDDI与手机生产商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商业联盟。
与中国运营商不做手机分销不同的是,日本的手机运营商
都包销手机。
在市场前景未明的情况下,运营商与手机生产商联盟的最
大好处就是降低整体市场风险。同时,运营商为了迅速扩大用户群,往往对每台手机进行高额补
贴,手机生产商就更愿意为新的市场投资生产线。
“如果说手机的生产价格是100,那么销售价格可能只有
50。”松本征三告诉记者。这样低价的手机,有效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更换新一代手机”的欲望。
据KDDI手机事业本部长起桥俊男介绍,目前KDDI的100万用户中,有一半是从以前的老用户升级换
代而来,而另一半,则是从其他竞争对手这里“抢”来的。
而对于为KDDI生产CDMA2000手机的四大联盟厂商来说,拿
到了KDDI发放的‘入场券’,就等于在这根产业链上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与DOCOMO尚未
最终定型的“W-CDMA”标准不一样的是,CDMA2000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因为包括韩国,美国和[!--empirenews.page--]
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运营商,也均已决定采用高通的CDMA2000技术。随着CDMA2000手机产量的大幅
度提高,无疑又可以将成本摊薄到最低点,从此进入一个刺激销售-产能扩大-降低成本-盈利的正
循环。而DOCOMO由于采用的“W-CDMA”标准没有最终定型,手机生产厂商的合作还处于一个曲高
和寡的局面。
增值服务:大家一起滚雪球在产业链的最末端,增值应用
程序和内容服务的开发上,高通和KDDI更是广结盟友,不断加强内容服务的吸引力,期望以丰富
多彩的应用服务吸引消费者。KDDI的一份资料显示,内容供应商与运营商之间的利润分账比例高
达91∶9,大大刺激了增值服务商的热情。
仅就GPS定位服务而言,KDDI每位用户每月只需交费200日
元,就可以享受全球GPS定位、道路与交通方式查询和娱乐场所查询等服务。据估计,如果加上汽
车定位市场,仅日本“定位服务”的需求将高达3500亿日元。如果照此估计,类似KDDI这样的运
营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每年尽享350亿日元(约3亿美元)的收入。
事实上,这更加像是一个“大家来滚雪球”的游戏:KDDI
的用户基数越大,内容服务供应商的收入分成越高,新的服务也就层出不穷,内容服务越丰富,吸
引的用户也会越来越多。这又是一个越滚越大的正循环。
高通的阳谋
而位于产业链上游顶端的高通无疑是这场多赢游戏中最大
的赢家。通过几年来大力“扶持”KDDI,培养下游手机生产产业,高通已经是在CDMA这棵大树上
摘果子最多的一方。KDDI进入了高通指定的技术路径之后,已经只能按着高通指定的CDMA升级路
径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并且不断向高通交纳大笔大笔的使用费。同时,所有使用高通CDMA技术的
手机生产商,也必须要向高通交纳一份使用费。
“知道吗,在2000年上半年,为了向KDDI证明高通的
CDMA2000技术比的竞争优势,整整3个月里我简直无法睡觉。”松本征三在记者团的招待酒宴上这
样诉苦。而现在,看着节节上升的用户数字,松本征三显然可以放松一下了。
“DOCOMO的错误”
“DOCOMO的错误在于,当初他们的野心太大,他们甚至没
有采用WCDMA的技术,而是采用的W-CDMA的预发布版本。”
高通CDMD技术公司的资深总监约翰.比尔评价DOCOMO当初
的策略不无兴灾乐祸的表情,“他们希望先将生米煮成熟饭,就像以前的I-mode一样。”面对诱
人的日本市场,DOCOMO认为其他W-CDMA技术联盟的厂商可能会同意以DOCOMO所制定的W-CDMA作为
核心技术,从而打开DOCOMO称霸全球市场的通道。
然而,弄巧成拙的是,因为W-CDMA技术并未成型,而是不
断更改,DOCOMO一直无法形成像KDDI这样的产业联盟。“只有芯片能定型下来,其上层的软件才
能定型下来。如果技术一直修改的话,那么芯片无法定型,软件也不得不不断修改。”对于竞争对
手技术上的短板,约翰.比尔毫不留情。
因为技术不稳定,所以DOCOMO新推出的新手机———FOMA
机型较大,价格较贵,而且电池待机时间很短,信号的覆盖区域也很小,造成了用户的很大不满。
在日经BP社所做的调查中,有些被调查者甚至抱怨自己的手机待机时间只有1天,在市中心也会经
常掉线。从2001年10月推出以后,DOCOMO的新手机始终没有起色,称霸W-CDMA市场的野心也无从
谈起。
在日本电信展上,DOCOMO的公关经理田中伸向记者坦承
DOCOMO新手机有上述问题,但是他更愿意谈论的是,随着技术的最终定型及基站覆盖率的逐步提
高,凭借着DOCOMO在第一代移动时代的“老本”,日本3G时代究竟鹿死谁手,现在定论还为时尚
早。
摘自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