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控股”现身 350亿电子寡头清理杂货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日,记者向CEC经理办求证此事,得到证实。此后致电“中电控股”办公室,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成立的公司名为“中国电子产业工程公司”,为CEC全资子公司,也是“中电控股”的母体,待引入投资者并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即成为真正的“中电控股”。
与此同时,飞利浦与CEC合资公司,也是飞利浦手机全球唯一生产基地--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7月30日正在为其生产第1000万台飞利浦手机,并全力推出自有品牌产品举行庆典。“今年对桑菲来说是关键的转型年,我们要从一家单纯的加工厂商转变为一家独立的通讯产品公司。”深圳桑菲总经理程宏勋说。
CEC人士说,为中电控股整合桑菲成为上市的一块重要业务,桑菲必须扭转其“加工厂”的形象。
该人士还透露,中电控股赴港上市的计划几个月前已获中央企业工委批准。
“注入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是引进外来资本的问题。”中电控股人士告诉记者。据该人士介绍,中电控股包装的主业以与IT相关的高科技产业主为,细分为三大块:一为集成电路产业,包括设计、生产、封装(涉及3-4家下属公司);二是软件产业(包括中软股份和中软国际);三是以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类产品。
据了解,“中电控股”有可能整体上市,也有可能分成几块分期上市,但目标所指一定是海外。
CEC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8月左右,CEC高层就提出在CEC集团下组建一个“中电股份”,将所有的优质IT资产注入该公司。2002年初,这一组建工作加速,原计划是在去年中完成组建工作,但因为涉及国有资产海外上市及各种没有理清的关系推迟到今年。
中电股份成立之后,会在适当时候引入若干国际战略投资者,与此同时下属企业的改制和上市工作也在同步之中进行。上市计划可能会分批进行,纳入该计划的下属二级、三级公司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或前景,主营业务有吸引力,CEC全资或控股。据了解,CEC盘子之大,属下公司近百家,但纳入该计划的公司并不多。按去年的计划,大概有华大芯片设计中心、中软国际、深圳工贸、中软股份、深圳桑菲等公司进人该视野,这些资产将整合成几大块分批上市。
记者向桑菲总经理程宏勋求证此事,未得正面答复,但他承认桑菲的转型是发展的必须,同时“也是大股东的意愿。”另据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士说,近几个月,有关上市的相关会计、法律审计已在进行当中,桑菲目前的股权结构为CEC占40%,深桑达(000032.SZ)35%,飞利浦25%。由于深圳桑达实为CEC控股,因而等于CEC已控制深圳桑菲。考虑桑菲上市,CEC集团公司层面目前正在与飞利浦商谈股权转让事宜,“飞利浦有可能全身而退”。目前深圳桑菲已经成为中电控股内首批上市的候选企业。
中电控股的内部人士透露,“中电控股”所及范围有可能还包括CEC旗下已经上市的公司:厦新电子(600057)、中软股份(600536),及香港创业板的中软国际(8216)。
“中电系”资本旋风升级
CEC多年来一直被主业不清的困局所迷惑,正如CEC员工所言,注册资本61.5亿元,资产总额超过350亿的CEC像一个“杂货店”,从金融投资、进出口、房地产到彩电、DVD、路由器、手机,再涉及系统集成、软件和芯片,CEC在IT资产的年收入上已占总收入的70%,却从来没有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参加过中国电子百强排名,而以突出通信产业的兄弟公司中国普天却年年在榜上傲视群雄。
CEC旗下目前有6家上市公司:上海贝岭(600171)、深桑达、厦新电子、中软国际、及去年上市的中软股份和收购完成的三星石化(600764)。CEC当初之所以组建是为了接手原电子工业部对下属一大堆部属企业的管理职能,其顺应改革的需求大于企业整合的经济目的。长期以来,CEC一直存在集团产业整合严重不足的问题,仅以通讯产业而言,其手机企业就有四家之多:厦新电子、中电通信、深圳桑菲、武汉中原集团,子公司之间同业竞争问题非常严重。
CEC对此早有认知,从2001年开始,针对“中电控股”的上市计划,CEC开始启动清理相关资产计划:2001年6月从飞利浦手上收购一家GSM技术研发机构;2002年3月,CEC向民营企业侨兴出让所持中电通信40%股份,由控股转为参股;2002的9月,CEC受让飞利浦深圳桑达消费通信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加上深桑达持有10%的深圳桑菲股份,CEC实际上控股深圳桑菲,公司旋即更名为深圳桑菲。
CEC人士透露说,有一种可能是“中电控股”会在明年上半年将首先包装消费电子类的一块资产作为首批上市企业赴香港上市。
中电的手机“狂想曲”
对于深圳桑菲来说,飞利浦庞大的身影正在远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身形正在逐渐放大。
程宏勋告诉记者,今年深圳桑菲的产量目标为600万台,将有25%的份额为飞利浦之外的品牌,而“过去我们生产的几乎都是飞利浦的手机”。到2004年生产目标将是900万合,“争取达到50%以上是飞利浦品牌以外的产品’”,据他介绍,今年公司的产能已经过千万,年内除了生产飞利浦及桑菲自有品牌手机之外,还将为国内某几个厂家做贴牌生产。
实际上,单纯的贴牌加工已不可能带来良好的赢利,同时加工厂的形象也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讨好投资者。程说,去年开始,桑菲的股东对公司的盈利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加工的利润只有2%,生产自有品牌利润可以在5%以上”。桑菲今年计划推出4-5款机型,主攻高端市场。程认为,作为老牌的加工企业,桑菲在7年为飞利浦作手机加工中熟悉了成本运作的规律,这为桑菲未来推出自有品牌手机平衡了风险,“我们还将会自己生产LCD显示板模块和内置摄像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他举例说,一块LCD显示板购买成本为10.5元,而如果自己生产成本只需3元。给小品牌能在未来的残酷竞争中立足提供了有力的法码。
“中电系”军团能有多大的戏份?
接CEC副总经理(现任中电控股总裁)佟保安去年末在CEC一次会议上提供的数据,2002年,中电系的手机厂商厦新、中电通信、深圳桑菲等总产量是1200万台,内外销的比例为6:4。2003年,“中电系”军团自有品牌的销售目标是1000万。目前的格局大致为:厦新计划为500万-600万台,中电通信300万-400万合,深圳桑菲不足100万台。以去年的业绩计,增长过100%。如果目标实现,“中电系”将占到今年国内手机需求的1/6。
“我们现在已经完全具备CDMA和PHS制式手机的生产能力”,程宏勋说,对桑菲来说,梦想似乎还要更为远大一些。但是庞大的销售成本是后来者桑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飞利浦将其生产及应用研发部门全部抛弃而唯独保留了营销体系,似乎也在联证着这样一个现实:手机行业的竞争正在向销售环节转移。而由此带来的资金压外难以估量,某种程度上说,资金是看谁能撑到最后的最大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