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二季度全球电子产业大事件回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大事件之一:英特尔续作龙头,四面楚歌仍唱绝对“主角”
在回顾第一季度电子产业热点事件时,我们发现英特尔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仅仅是宣布全新Logo“超越未来”替代了耳熟能详的Intel Inside。然而步入第二季度,英特尔这位芯片巨人重返大家视野,若干大动作引来业界强烈关注。从Gartner发布的2005年全球10大半导体厂商的修正数据来看,英特尔的增长率最高,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达到12.6% 。可以说,英特尔再次拉大了与其它厂商之间的距离,市场份额也从2004年的13.8%上升至15%。然而,各大半导体公司稳步走入第二季度的同时,续作龙头的英特尔丝毫不感到轻松,来自各方的压力不绝,可谓“四面楚歌”——已被AMD夺走2.9个百分点的微处理器市场份额继续丢失、纷扰不息的反垄断诉讼、首季度需求不足导致市场销量萎靡不振、重组风波震荡公司内部惊动四方……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数据分析,英特尔在2005年的强劲增长主要来自于微处理器业务的推动,但其市场份额毕竟已被AMD夺走了2.9个百分点。应对这样的压力,英特尔在4月下旬开始了新一轮的降价措施,包括双核技术在内的奔腾D处理器的四个型号降幅达到13%-50%不等;5月28日,英特尔又大幅调降了3款笔记本Core Duo(Napa)双核处理器的价格,降幅最高达33.6%;7月23日在英特尔发布全新Core微架构时,Pentium D、Pentium 4及Celeron D还出现了“割喉式”的降价。当然,价格战并非英特尔的“独门技艺”,AMD同样在第二季度开始下调处理器价格,这些公开报价都可以在AMD网站查到。某些设备制造商如果长期批量订购,甚至还可以获得更低的折扣。这样的举动自然引来整机产业不小的震荡,有人指出“笔记本市场今年肯定会有重大突破,尤其是在低端市场。”而决定这个走向的主要因素在于,英特尔和AMD究竟会竞争到什么程度?不过,双方一味从价格方面抗衡,这把“双刃剑”对产业、半导体公司所带来的影响毕竟是负面的:刺伤对方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其实,轮番价格战背后,隐藏着英特尔将原有CPU库存抛出而全力向市场推出新架构处理器的战略。英特尔于5月正式宣布将告别奔腾和酷睿, "Core 2 Duo"一统PC巨头处理器品牌。而后公司在第二季度陆续发布了基于酷睿处理架构设计的全新系列产品,全部采用65纳米工艺技术之外,还宣称与相对应的上一代产品比较,针对PC的Conroe处理器能耗降低40%,性能提高40%;针对笔记本电脑的Merom处理器在保持相同能耗的情况下,与目前的NAPA比性能提升了20%,与Sonoma平台比性能提升2倍;而面向服务器应用的Woodcrest处理器在能耗降低35%的情况下,性能却可以提高85%。
同时,在第二季度,苹果笔记本电脑已完成向英特尔“芯”的转变,以往高不可攀的苹果电脑如今总算放下架子,采用的正是英特尔力推的双核处理器。
然而,英特尔内部重组的消息也随着新产品的发布不胫而走。5月初,英特尔重组NOR闪存部门, 把NOR闪存厂和内存工艺技术开发活动并入闪存部门。敏感的分析师对该部门的前途猜测纷纷,认为这是在为出售或分拆做准备?尽管英特尔的CEO Paul Otellini近日出面辟谣, 表示暂不考虑将闪存芯片业务IPO 。其实,根据统计数据, 英特尔在2005年NOR闪存市场的表现好于其它所有对手,尽管2005年该市场下降了15.3%,英特尔的NOR闪存销售额仅下降0.3%,而其对手则下滑了5.5%至50%左右。
重组NOR闪存部门之后, 6月初首次传来英特尔欲出售通信芯片业务的消息。人们试问, 难道投入的数百亿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业界评论由此不绝于耳……国际电子商情合作媒体CMP集团记者Rick Merritt深入为我们“占卜”了巨头的未来,详解英特尔应该如何重组。
国际电子商情编辑潘九堂则评论道:“英特尔不可能出售手机处理器业务”,并和网友展开一番辩论。最终,当英特尔正式宣布以6亿美元将其通信与手机应用处理器部门出售给Marvell时,国际电子商情副主编孙昌旭再次为我们详解了英特尔这一宗出售行为对中国厂商的利弊所在。
“我们在过去25年的个人电脑时代有极其出色的表现,但是现在需要根据业界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公司产品将遭遇更激烈的竞争,价格会大幅降低。我们的目标是使英特尔焕然一新,确保排名第一,我们有所需的时间和手段。”
以上是英特尔CEO Paul Otellini宣布全球裁员1000名经理时,写给全公司公开信的一部分。在《商业周刊》网站最新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中,英特尔品牌价值虽然缩水了9%,但仍然以323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芯片厂商之首。我想,作为芯片巨头的英特尔可能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能体会“高处不胜寒”这句古话的寓意。
大事件之二:不单是“催化剂”那么简单,AMD大动作正面抗衡英特尔
有人将AMD比作是“英特尔变革的催化剂”,那么这个公司目前的表现应该远远超越“催化剂“本身的概念。对于AMD而言,2005年从英特尔手中夺走2.9个百分点的处理器市场份额已经是“过去的成绩”,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几次大动作才真正出乎人们所料,令众人侧目。
上季度我们曾报道戴尔收购了游戏PC厂商Alienware,难道陈仓暗渡欲结盟AMD?5月下旬谜底最终揭晓,戴尔证实已结盟AMD ,而PC竞争格局随之大变。
这对于AMD是个莫大的鼓舞,而针对英特尔算是当头一棒。戴尔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英特尔x86处理器为主,那么今后它的选择还会如何变化?分析师对此表示,戴尔的多数PC产品将继续采用英特尔处理器。该公司在公布财报时还表示,将推出“采用英特尔Woodcrest处理器的第九代服务器”。
接下来,AMD公布了2006年第一财季报告,该公司净利润为1.85亿美元,销售收入为13.3亿美元。其中,AMD Opteron处理器销售强劲,而且实现了较高的毛利润率。同时,更新了工艺路线图,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到AMD赶超英特尔的雄心。
为了能与英特尔并驾齐驱,AMD在技术方面可谓全速前进,它将向在德国的工厂投资25亿美元,新增一个300毫米工厂取代目前的200毫米工厂,这个200毫米工厂将被关闭。 此举将在未来30个月内使其处理器产量扩大三倍。此外,AMD还获得了新加坡晶圆代工厂商特许半导体(Chartered)的帮助,双方表示到2007年中期,特许将代工生产AMD的65纳米处理器产品。AMD高管还声称,自从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AMD自己的工厂一直在生产基于其90纳米工艺的微处理器,它的65纳米工艺在按计划推进。
但在45纳米工艺方面,AMD仍然稍微落后于英特尔。英特尔在今年1月份披露了其45纳米工艺的初步细节,并声称已利用该技术生产出全球第一批芯片。英特尔声称,将在2007年下半年批量生产45纳米芯片。
如果说前述AMD向德国工厂大力投资还是它多方面狙击英特尔的一个“小插曲”的话,那么接下来AMD以54亿美元收购图形芯片厂商ATI就是正面挑战英特尔平台战略的一次大动作。AMD之前还只是关注处理器业务,英特尔则一直利用其处理器和集成图形芯片业务优势。市场研究员Jon Peddie表示,如果收购交易如期完成,将带给AMD“英特尔已有的业务”,以及独立图形芯片业务这个英特尔并不具备的业务。此笔交易背后,图形芯片市场格局如何重塑?国际电子商情对AMD-ATI的合并进行详解。
如果没有7月24日的收购声明,AMD可能还继续停留在当前的发展道路上,并有望继续蚕食x86处理器的市场份额。但是,当AMD正式宣布将ATI收入囊中、这项半导体产业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收购之一落下帷幕之时,游戏规则也许将随之改变。
大事件之三: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加入世界半导体理事会
历经5年努力、并且成功解决政治因素问题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与世界半导体理事会共同签署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加入世界半导体理事会备忘录》。双方表示,中国加入世界半导体理事会,将促进中国与全球产业界的交流,推动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全球半导体产业界的繁荣发展。签字仪式后,中外半导体产业的领袖们还就知识产权保护、出口管制、“中国威胁论”、基础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敏感问题发表了见解。此次历史性的会谈上,世界半导体理事会欢迎中国加入,并否认“中国威胁论”。
大事件之四:全球电子产业各领域收购依然火热
以下是国际电子商情曾报道的2006年第二季度若干收购、各并大单,且按照交易金额排序。
·市场格局重塑,诺基亚、西门子200亿“合并大单”详解>>关键词:200亿美元
·54亿美元收购大单落定,AMD“俘获”英特尔重要伙伴ATI >>关键词:54亿美元
·北美无线领域出现20亿美元收购大单,规模效应涉及亚太>>关键词:20亿美元
·挺进射频线圈市场,飞利浦签下13亿美元收购大单>>关键词:13亿美元
·美光最终收购Lexar,储存芯片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关键词:9.39亿美元
·Powerwave借收购缩减成本,大肆扩展无线网络业务>>关键词:3.36亿美元
·扩展FTTH芯片产品,PMC-Sierra以3亿美元收购Passave>>关键词:3亿美元
·甲骨文收购Portal,发力通信计费管理软件>>关键词:约2.2亿美元
·收购催生供应链“大鳄”,JDA吞下Manugistics并引投资>>关键词:2.11亿美元
·“并购大战”持续上演,Lite-On收购明基光驱制造业务>>关键词:2亿美元左右
·日本Murata以1.35亿美元收购SyChip,涉足无线射频领域>>关键词:1.35亿美元
·ADI收购韩国Integrant,向移动电视市场迈出大胆一步>>关键词:1.27亿美元
·安森美完成LSI Logic晶圆厂1.05亿美元收购案>>关键词:1.05亿美元
·WLAN市场高速增长,Atheros收购台湾益勤科技>>关键词:2,300万美元
·美国OCP以两千万美金收购台湾PON元件供应商>>关键词:2,000万美元
·西门子收购上海光桥科技,将其整合并入传输产品线>>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Infor收购SSA Global,进入垂直领域 扩大中国业务>>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收购不断,阳光新媒体闯入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甲骨文亚太高层换将,收购Demantra丰富产品线>>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天利收购京东方旗下IC设计公司,驱动IC市场走向整合?>>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GloNav染指GPS业务,频繁收购构筑完整产业链>>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富士胶片收购Dimatix,发力喷墨技术新兴应用>>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好利顺宣布收购英国分销商DT Electronics>>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西门子收购Opto-Control,将高精度AOI系统纳入表面贴装业务>>具体条款并未披露
大事件之五:OLPC计划 vs,“随用随付”FlexGo项目
同样是面向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提高当地的PC普及率、并使上亿儿童能够使用上电脑这样极具社会效益的项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试验室(MIT Media Lab.)采用的是100美元超低价笔记本电脑策略,最初在去年9月底发布了100美元笔记本电脑雏形,并很快正式对外展出了这台史上的超低价笔记本;另一类方案是微软和英特尔等顶级厂商合力推出的低价购机“随用随付”模式FlexGo,在这项名为“FlexGo”的计划中,一台正常售价为600美元、配有17英寸显示器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PC,消费者只要花250~350美元就能搬回家,使支付成本降到最低,而力争社会效益最大化。
无论是MIT 推崇的OLPC计划,还是微软主导的FlexGo项目,都受到众多芯片厂商、软件开发商以及材料供应商的大力支持。这么多厂商合力打造某项目的情景还真不多见。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凸现。
除了MIT提供技术支持,参与OLPC计划的厂商众多,目前包括处理器厂商AMD、Linux供应商RedHat、无线开发商Marvell、材料商3M、台湾地区显示器合作伙伴奇美、PC制造商广达(Quanta Computers)以及Underwriter Laboratories。初期阶段,MIT提出了100美元笔记本大幅降低成本的3大关键因素包括:自行开发的显示器,成本可降低至35美元(12英寸),且耗电量近乎于零;使用基本功能的Linux版本,并去除系统中不必要软件,不使用硬盘储存;类似教科书方式,大量直销至教育单位,因量大到一定程度,零组件成本将大幅降低。百美元笔记本电脑潜藏商机的同时,低功耗显示问题显现,而且很有可能成为瓶颈。
而微软、英特尔等厂商提出低价购机模式“FlexGo”时间较晚,而且按照传统的信贷计划可能难以实施。同时,安全问题也成隐患。尽管如此,各厂商表现出对“FlexGo”计划的浓厚兴趣。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Infineon)将为其提供安全IC。AMD也携手全美达(Transmeta)等芯片厂商参与了上述计划,这可能有助于推动PC部件达到更高的硬件安全水平。
大事件之六:风投行为频繁,中国概念继续成热门
英特尔旗下的风险资本投资部门Intel Capital曾在5月底表示向中国注入了2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并称未来策略将更为大胆。一个月之后,我们便获知英特尔这2亿美元的去向,最终“花落”四家中国科技企业,其中包括澜起科技这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主要从事数字家庭及数字企业领域,并将数模混合信号、射频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其中。
尽管涌入中国的风险资本者资金充实,但在许多领域仍然难以找到好项目,半导体领域也不例外。不过,风险投资者仍然看好中国芯片市场。去年,中国芯片产业吸收了数量最多的风险资本,但迄今为止的多数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都不怎么轰轰烈烈。专家指出,风投虽然看好中国芯片市场,但无奈好项目难寻不易“下手”。当然,风险资本家仍然痴心不改,看好前景,我们细看全球风投“热点”,上半年已有7.72亿美元“流”入中国企业。
清科公司CEO倪正东曾在今年3月指出,投资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内涵也发生变化,就像WEB2.0一样,现在是VC 2.0”。在过去的2005年,随着基金的投入、市场的到位,德信无线、中星微电子、珠海炬力、无锡尚德这些“非互联网概念”的中国IC设计公司以及新兴应用公司都逐步登陆纳斯达克,并迎来新的挑战。
大事件之七 :日本联合建厂成为过去时
去年年底传来,日立、东芝和瑞萨科技(Renesas Technology)正在研究成立一家联合晶圆代工厂的可行性,每家厂商都可以把一些制造外包给联合晶圆代工厂。此前也一直有报导称日立、松下电机、NEC电子、瑞萨科技和东芝这五大日本半导体制造商将建设联合工厂。去年11月的日本《读卖新闻》曾报导称,日本五大半导体制造商已达成基本协议,计划以大约2000亿日圆的代价建立联合工厂。这些公司均否认已达成协议。
对此,有人曾作出评论,认为日本建立联合晶圆厂的努力太迟了。日前也基本确定日本联合建厂成为“过去时”,这项计划最终在6月告吹,而行业改革呼声随之加剧。
大事件之八:从PortalPlayer出局,看iPod芯片提供商的赢家和输家
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的iPod视频播放器一直作为业界成功终端产品经久不衰的典范。拆解开来,看看到底有哪些芯片供应商赢得设计中标也一直是行业内热炒的话题。
在之前对苹果视频iPod、iPod nano以及旧款iPod Shuffle的拆解过程中,我们总是会意外的发现一些赢家和输家。随着苹果下一代iPod即将问世,谁能够脱颖而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一消息提前披露是在5月初,三星电子宣布赢得了苹果下一代iPod芯片这项重要的设计中标,并将和其它供应商一起向iPod提供NAND闪存芯片;而之前一直为苹果iPod提供芯片的PortalPlayer公司则因此被宣告出局。如果三星正式和苹果结盟,对PortalPlayer的重大打击自然不言而喻。尽管在此之前,业界普遍认为PortalPlayer已经锁定了这项交易。
而且在iSuppli 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里曾指出,除iPod Shuffle之外,其他iPod产品一直采用PortalPlayer公司的芯片,该公司与苹果电脑建立有很强的合作关系,2005年度总营收中有95%是来自于苹果公司。如果PortalPlayer惨遭淘汰,真会面临“断粮”的尴尬和窘迫。
然而在6月初,事态呈现“戏剧性”的转折。三星这一提前披露设计中标的行为反而惹恼了苹果,据传苹果可能放弃三星,转而继续维持与Sigmatel的MP3芯片合作来“处罚”韩国这位半导体巨头。三星由此可能错失iPod芯片订单,而Sigmatel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