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集团重组浮出水面 国内芯片产业格局将改写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报道,伴随国内两大半导体企业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合并一事的推进,华虹集团的大重组图景亦开始浮出水面。
记者近日从业内知情人士处获悉,华虹NEC的母公司华虹集团将在近期进行重组,基本思路是按照芯片设计与代工业务“一分为二”——设计业务由华虹集团现有大股东中国电子(CEC)接手;芯片代工业务则与宏力半导体合作,组建一家专注于芯片代工的新公司,由上海市政府控股。
“目前正在进行集团资产评估。”2月2日,一位知情人士也向记者证实说,待资产评估结束,双方会就价格及股份交易的具体事宜进行进一步磋商,但是整合重组的基本方向已经确定。
华虹集团是国内最早的芯片设计、制造企业,自去年底传出这家老牌国企旗下的代工业务将与另一家实力相当的芯片代工企业上海宏力半导体进行合并后,其整体走向就备受外界关注。
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合并只是华虹集团重组整合的一部分,在该合并案推进的同时,华虹集团还将对其它业务进行重新划分,并与相关股东进行相关股权置换交易。根据初步整合思路,设计业务由CEC接手后,“新华虹”将主要专注于代工业务,并计划在上海浦东张江投资22亿美元新建一条12英寸生产线。
酝酿一拆为二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华虹集团将按照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的分类将公司业务“一分为二”:首先“剥离”设计业务,主要包括专注于设计的“南华虹”和“北华虹”以及上海贝岭设计业务等,这部分业务会由华虹集团现有大股东CEC接手;剩余以华虹NEC资产为主的芯片制造业务则与宏力半导体合并,成立一家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的新公司,CEC可能在其中保留少部分股份。
显然,华虹集团的这个“一分为二”重组计划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其与此前不久传出的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合并一事,在逻辑上很容易理解。记者从可靠人士处获悉,目前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合并的具体框架和细节目前仍在协商之中。
更进一步的消息则显示,伴随双方合并,华虹集团将进行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重组。
华虹集团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大尖端科技项目——909工程的主体单位,成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芯片设计、代工等业务,旗下包括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600171)、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数十家子公司。
目前,华虹集团的主要股东是CEC以及另外两家上海国资委控股公司上海九事公司和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
“CEC的‘退出’安排,以及华虹集团怎样与宏力半导体进行换股,是重组过程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上海贝岭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上述说法。
该人士同时表示,作为华虹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上海贝岭的股权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整合结束后,CEC可能将由间接控股上海贝岭变为直接控股,逐渐脱离华虹集团的管控。不过,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融资性质以及对股东承诺,原本需要剥离给华虹集团的上海贝岭芯片制造业务,可能仅在业务上以子公司名义分离,资产仍属于上市公司。
新建12英寸生产线
根据华虹集团和CEC的初步设想,在华虹集团“大整合”结束后,华虹集团原有的芯片设计业务将归属于央企CEC,上海市政府主导的“新华虹”则专注于芯片代工业务。
上述知情人士称,宏力半导体与华虹NEC合并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上海市想要做大半导体产业,希望拥有自己的核心芯片制造能力和技术;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现实所迫,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日益激烈的当下,只有通过合并扩大规模效应才有可能面向全球竞争。
而华虹集团在将业务进行拆分后,两家新公司可以更加专注于各自的领域,更加灵活地对市场变化进行反应。
作为国内率先发展芯片产业的城市,上海芯片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经拥有展讯、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华虹集团等一批芯片设计、代工龙头企业。不过,随着国内其它地区对芯片产业投资的追赶和竞争,上海市在芯片产业上的龙头地位开始面临挑战。随着产业升级的需求和上海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上海市重新确立了芯片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地位,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的合并及华虹集团相关整合动作便在此背景下诞生。
据了解,在上海市长韩正于今年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华虹集团12英寸生产线位列今年上海市“加快推动”的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之首。
来自华虹集团内部的消息称,尽管目前仍处于资产评估阶段,相应的股权变更及交易细节还有待于最终估价后,双方董事会审议通过,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华虹”未来将建设一条12英寸生产线,总投资达22亿美元。
该人士说,该12英寸芯片项目也叫华虹“909”工程升级改造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立项,有望于今年三季度开工,2-3年后达到月产能3.5万片的规模。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环保部门下属有关公司已赴张江对该项目进行环保方面的可行性论证。
另一方面,华虹集团也在积极为新项目的上马进行准备。有消息称,华虹NEC近期正在加紧延揽相关半导体产业的人才加盟。
国内芯片业变局
业内人士认为,在华虹集团大重组完毕后,上海将诞生一家与中芯国际规模相当、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的大型芯片代工厂。届时,上海将进一步巩固全国最重要的芯片代工生产基地的地位。而伴随着这场国有资本意志主导下的芯片业大规模重组,国内芯片产业竞争格局也将被改写。
上海贝岭的上述人士说,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大陆进行流片,一般选择本土代工厂商的顺序是中芯国际、苏州和舰、华虹NEC和无锡华润。与中芯国际相比,华虹NEC以及宏力半导体无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生产工艺方面,都与中芯国际有一定差距,更不要提与全球最大代工芯片厂台积电相抗衡。因此,在“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芯片代工业,华虹NEC与宏力这样的厂商发展起来困难重重。“合并是唯一出路,合了之后才有可能与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竞争。”该人士说。
不过,对于整合之后的新格局,尤其是“新华虹”上马12英寸生产线事宜,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看法。争议焦点在于,12英寸生产线的建设和持续运营费用投入巨大,目前12英寸生产线市场并不明朗,建成后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值得商榷。
目前12英寸生产线主要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记忆体产品,另一类是高端工艺产品。对于记忆体类产品,由于产能过剩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下降迅速,代工厂生存日益艰难,记忆体大厂德国奇梦达的破产便是最好例证。而对于后一类产品,主要技术都把持在台积电、联电、IBM等大厂手中,如果没有技术,那么升级的12英寸生产线无法真正发挥其成本优势。
上述知情人士称,上海市政府有关方面希望能够在规模效应方面一路做大,私下里也探讨过在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合并之后,再与其它重量级代工企业合并的可能性,如中芯国际。
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芯国际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加上其股权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合并安排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有关方面短期内的重点仍放在华虹集团的重组,特别是华虹NEC与宏力半导体的整合方面。当然,从长远来看,其也不排除与中芯国际进行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