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阳谋:电脑之外的世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6月4日,英特尔宣布以8.84亿美金收购软件系统开发商风河(WindRiverSystems)。“收购将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战略,扩大我们在传统PC和服务器市场外的处理器和软件市场。”英特尔在声明中表示。
风河并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其实,它是全球最大的非电脑计算软件厂商,主要生产移动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公司客户包括惠普、苹果、索尼、波音、摩托罗拉、三菱等一系列世界知名公司。
注意,英特尔声明的关键词是“PC和服务器之外”,而风河的关键词则是非电脑软件和“嵌入式”。或许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在非电脑设备上,大多使用嵌入式处理器和相应的软件。
优势也可能化为包袱。从IntelInside开始,英特尔就是电脑芯片,这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公理。不过,当电脑产业越来越接近天花板,英特尔的传统形象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累赘。试想在手机领域,人们会想到高通、TI、飞思卡尔、甚至联发科,却不会提到英特尔。为了攻入非电脑设备,英特尔必须重塑形象。5月启动的“英特尔,与你共创明天”(SponsorsofTomorrow)恐怕就是英特尔仕途在消费者脑中发起的一次头脑风暴,一次形象重塑。
电脑之外的世界
显而易见,芯片正撒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即更多的非电脑设备,如智能手机、机器人甚至汽车,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计算机市场日趋饱和,天花板越来越近的今天,英特尔必须进入下一个世界,而收购风河,则是它的第一步棋。
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称:在收购风河之后,英特尔将更深入这个包括机器人设备、智能无线路由器和车载娱乐系统的市场。这个市场不但规模巨大,而且利润丰厚。
英特尔2008年的财报可以显示它在两个世界的现状:英特尔的非电脑设备业务全年营收大约为10亿美元,在376亿美元的总营收中所占比例非常小。无疑,英特尔的势力范围是电脑和通用计算机,在这个领域,它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在另一个世界,用采访的专家的话说,“英特尔到嵌入式领域来,一无所有。”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称,2007年非电脑计算市场的总营收高达9000亿美元,是电脑市场总营收的4倍,而且它的增长速度也几乎达到了电脑市场的2倍。不过,在非电脑的这个世界,或者说嵌入式领域,另一些巨人早已屹立。德州仪器(TI)、高通、飞思卡尔、Atmel等供应商的年出货的颗数,远远高于英特尔。
不过,在这个领域,却没有一家自己拥有操作系统,虽然大家觉得操作系统很重要。市场研究公司CrossResearch的分析师RichardWilliams认为,如果英特尔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将风河的软件与其芯片捆绑出售,那么所有的公司都会购买英特尔的产品。那可能会对飞思卡尔和德仪等构成威胁。
回归之路:Intel的嵌入式之旅
嵌入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虽然无论在通用计算机,还是嵌入式领域,英特尔都是公认的奠基者,两个领域在最初的区别也并不明显,然而之后却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它们从处理器平台开始就已经开始区分,通用处理器的要求是高性能,高速、海量的运算;嵌入式系统实际上是智能化控制系统,要求可靠性、小体积、低价位、有限的处理速度以及灵活的控制功能。
英特尔尽管也曾推出80386EX等专为嵌入式领域的芯片。在Xscale的失落后,人们甚至认为英特尔不会再进入嵌入式领域。尽管拥有Moblin,但英特尔并没有特别有针对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通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已遭遇天花板,而嵌入式是无限大的领域。但有专家认为,英特尔在整个的理念上缺乏对嵌入式方面的理解。
有媒体报道称,事实上,现在的半导体厂家没有谁只卖裸片,嵌入式领域亦已如PC领域那样,形成了半导体厂商、操作系统、第三方配套公司以及应用群体,完整的生态系统已经确立。
而且,整个嵌入式产业,还杀出了一个处于所有处理器厂商上游的知识产权公司——ARM,这是PC领域所没有的。
ARM,这个专门销售半导体知识产权的公司可能并不为普通消费者熟悉,200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评选了十大中国芯,展讯、瑞芯、中星微等等,而这些厂家全都是ARM的客户。
英特尔并不是惟一想在这里推行自己架构的芯片厂商,但像MIPS等都已败下阵来,眼睁睁地看着ARM的版图迅速扩张。这种局面并非因为ARM有多强,而是产业结构决定的。这样一个嵌入式硬件体系的专业化研究公司,使得很多半导体厂商放弃了自主开发而选择了ARM。
顺便补充一句,这两天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龙芯自主事件中,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的,正是MIPS32和MIPS64架构的使用授权。MIPS和ARM都是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架构,而Intel则是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架构。
在PC发展之初,除了成熟的CISC指令架构外,IBM没有更好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更先进的RISC架构在1975年才出现,且只针对超级计算机领域,当时没有人意识到PC会有如此之大的发展,只是将它作为计算产品的一种补充而已。为图省事,IBM干脆就选择了Intel作为微处理器芯片的合作伙伴,而Intel所创立的X86指令系统便属于CISC架构。
现在,英特尔用x86架构进入嵌入式领域,也是想借助自己的原有优势,即可以利用原有的PC机上的资源。与其说PC市场帮助英特尔成为霸主,倒不如说以英特尔为中心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帮助了PC市场蓬勃发展。操作系统,应用软件,CPU、GPU、内存、芯片组设计公司,板卡厂商,OEM、ODM工厂,以及PC终端销售等多元化机构共同创造出了PC市场。
上网本:ARM阵营与英特尔的边界争夺战
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的跨界大战,已经悄无声息的展开了。原本可能先在移动上网装置(MID)率先开打,但因上网本(Netbook)声势远高于MID,这场大战可能直接在上网本交锋。
目前以高通(Qualcomm)、德州仪器(TI)及飞思卡尔(Freescale)为代表的ARM阵营,已决定直接杀进上网本市场。以英特尔为代表的x86阵营可能首当其冲,自从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X86CPU的电脑,经过386、486、586,即使后来CPU有了自己的代号,但是X86一直主导着计算领域。可以说以Intel为龙头的X86阵营厂商将面临二十多年来最强对手的挑战。
手机业内人士表示,包括高通、德仪、飞思卡尔及Marvell等手机芯片业者,对于PC与手机聚合后的新市场一直跃跃欲试,有趣的是,原本这些业者先锁定4~7寸的MID应用,但在2008年下半上网本市场异军突起后,纷纷调整策略,决定直接跳进8~12寸的上网本战场,直捣英特尔及x86阵营的大本营。
据业界人士分析,因为ARM架构在功耗与基频整合性这两方面都胜过x86,且ARM架构的上网本具有续航力强、开机快的优势,可以直接当成MID使用。
而英特尔收购风河,则是英特尔进入对方阵地的一步棋。这项收购交易的一个直接作用,是可以帮助英特尔更积极地参与到Android操作系统的发展之中。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称,Android设备的销量将在今年增长10倍。预计到今年年底的时候会有18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发布,风河参与了其中三分之一的产品的设计。
在6月初的Computex行业展销会上,英特尔展示了Android系统与其他软件协作的情况,但是英特尔主要还处于Android开发的边缘地带。
芯片业的合纵连横,大战刚刚开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