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接受更多挑战 揭秘谭军离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家嵌入式微处理器市场的“带头大哥”面临着英特尔的反攻,急迫需要来自中国市场的盈利来反哺。
“当变革必须发生的时候,发生的速度越快越好!”ARM全球总裁布朗日前在北京以异常坚决的口气回答中国区总裁谭军闪电离职的原因。
谭军是谁?
尽管谭军这个名字不太为人所知,但在国内半导体领域,谭军的知名度不亚于任何人。由此不难理解其离职在业界引起的轰动,而其背后则是ARM地位的日趋抬升:在通信和计算产业加速融合的今天,业界憧憬ARM和谷歌的联盟能取代PC时代的Wintel联盟,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在国内,经历了龙芯等诸多自主CPU的喧嚣和失望之后,人们开始寄希望于瑞芯、海思等ARM内核的CPU开发商可以撑起中国的强芯之梦。
和其他职业经理人比起来,谭军更像是一个布道者。从2002年开始,在其苦心经营下,ARM已经在国内近300所大学开设了专门的教学实验室,在教育阶段即奠定了ARM在32位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其提出的“产业球”理论则在业界有广泛的影响,该理论侧重于建立产业链之间双向、多向的交流与合作,并强调各个环节都要直接与消费者沟通。谭军的这些工作为ARM今后的盈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成为嵌入式微处理器市场老大之后,一贯作风低调的ARM已经不得不从幕后走向前台,接受更多的挑战。英特尔已经大举压境,近日与诺基亚、LG等ARM的传统客户高调联手,意欲在嵌入式市场大干一番。为了保住市场地位,ARM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市场运作,但这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尤其是在今年半导体产业艰难的背景下,ARM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盈利的回报。它显然已经不想再为中国市场输血了,而是需要反哺。
谭军将培育市场视作第一目标的理念无疑与ARM的诉求大相径庭。在谭军看来,中国的IC设计业羽翼未丰,急于要求回报将加重本就孱弱的本土企业的负担,最终将损害ARM在中国的长远利益。
“现在ARM的大楼需要继续往上发展,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能迅速盖楼的人。”在布朗的力挺下,负责ARM在中国区销售业务的吴雄昂开始走上前台。甫一上任,吴雄昂便宣布两点:加强政府公关;从英国本部调人,建立客户支持服务中心,加速客户产品商业量产。比起谭军培育产业生态系统,重视教育的慢工细活来,吴雄昂的举措对于提升ARM的业绩可谓速效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