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为何从撤资到再投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2月,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美国英特尔公司突然宣布:在12个月内关闭其设在外高桥保税区的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由于关厂涉及近2000名员工就业,此事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5个多月后,关闭工厂的工作仍在进行,但由英特尔公司和意法半导体公司共同投资的全球最大NOR闪存企业Numonyx公司,却出资3000多万美元,与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厂房租赁合同,新设立创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并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即将关闭的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闪存技术开发团队约200人,将全部加盟这家新公司。
从撤资到再投资,英特尔公司一连串的动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企业搬迁实因产业转移
“真是非常意外。”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俞勇昨天说起半年前英特尔撤资之事说,英特尔作出如此重要决定,绝非一时冲动,也不可能收回。随着工厂搬迁一大堆繁杂事务的处理及与工厂的接触磨合,英特尔搬迁工厂的缘由慢慢清晰起来,园区方面态度也逐渐从无奈转为理解。
事实上,英特尔之所以撤资关厂,并非上海投资环境不好,而是资本通常总是流向低成本地区,1995年英特尔落户外高桥是这样,现在将业务整合到成都工厂同样如此。同时,国家推出西部大开发计划,给予中外投资商优惠政策,也吸引了英特尔。从国际上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到一个地区的“生存期”一般为10年到15年,而英特尔外高桥工厂已近14年,正式投产也已超过11年。
“能挽留当然好,但即便挽留不了,我们也绝不能招商引资时笑脸相迎,撤资迁出时就不闻不问。”俞勇介绍了如何帮助英特尔工厂搬迁的过程。新发展公司特地安排几位员工,专门负责帮助英特尔工厂处理难题,如大量免税生产设备的海关报关问题等。俞勇说:“我们应当大气一些,这既体现了上海人的胸襟,也为今后招商引资打下基础。”
上海吸收外资仍有优势
数年前,联合利华将其在沪投资工厂搬迁至合肥,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而如今,英特尔撤离外高桥,更使一些人对上海吸收外资是否还有优势和吸引力产生疑虑。其实,英特尔在沪投资的历史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英特尔投资上海始于1995年年底,当年仅出资3000万美元,第二年增资到9900万美元,1997年又增资至1.98亿美元,1998年4月英特尔科技(中国)公司投产,从事芯片封装测试业务。1998年4月新投资设立贸易公司。2001年,工厂再度增资至3.02亿美元。2002年更名为英特尔产品(上海)公司,年出口最高逾20亿美元。2004年投资3900万美元成立研发中心。2007年出资1.6亿美元,成立地区总部。不难看出,英特尔投资上海呈现出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的过程,反映其对上海的信心正逐年增强。
今年2月英特尔宣布外高桥工厂搬迁时,其发言人重申上海仍是英特尔最主要研发基地和中国总部所在地,并向中国总部增资1.1亿美元。这一系列举动无不表明,英特尔对投资上海仍充满期待,尽管有撤资,但增资更多,投资产业能级更高,对整个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市场的辐射力更强。
事实上,当今生产力水平远超上海的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其吸收外资金额都相当惊人,因此,我们根本没有理由对上海吸收外资的优势丧失信心。
适应投资需求才是关键
市场竞争,适者生存,上海吸收外资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说,改革开放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吸收外资从无到有实属不易的话,那么面对各地和周边国家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面对有可能到来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能否在竞争中胜出,对上海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其中最关键的是,上海能否与时俱进,适应投资需求的不断变化。
英特尔工厂虽宣布撤离外高桥,但其总部并不认为在上海不能从事制造业。事实上,两年前起,英特尔就已着手将其与意法半导体公司共同投资的全球最大NOR闪存企业Numonyx公司落户申城。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合适的投资厂址一直没有找到。
面对新的投资机会,新发展公司没有因英特尔工厂搬迁而撒手不管,而是抢时间,根据客户需求制定方案,最终选定新发展园区70号厂房。通过说服原有企业搬迁他处,并按创忆半导体(上海)公司特殊要求进行重新装修、安装仪器设备,同时破例主动帮助解决融资难题。目前,创忆公司已与新发展公司签署了5年一个周期、共三个周期的厂房租赁合同。而英特尔公司也开始全球范围内招商,以引入新的投资者在英特尔撤资工厂土地上继续发展。
腾笼换鸟,飞走一只多少令人遗憾,但又将引来更漂亮的凤凰,这也许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