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肖华: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提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获得了哪些突破?“十二五”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
记者: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肖华: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电子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强,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电子信息产业是拉动我国出口的强大动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稳定出口、优化外贸结构的主要力量。三是电子信息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和技术支撑。电子信息产业是典型的低能耗、低污染行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高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记者:如何评价“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肖华: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由新兴产业向支柱产业的历史跨越。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10%左右;出口457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38%;从业人员755万,约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9%;彩电、手机、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及多种元器件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初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电子信息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增速放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十一五”期间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可做总体评价如下:一是产业增速明显放缓,软件业保持较高增速。二是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三是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四是内外资企业呈现相反走向,外资主体地位有所削弱。五是产业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记者:“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肖华: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提高。2004年至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从24501亿元增长到50202亿元,年均增长15.43%;利润从 1004亿元增长到1791亿元,年均增长12.27%;出口额从2075亿美元增长到4572亿美元,年均增长17.17%,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3以上。2007年,我国即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第一制造大国。
2009年,我国重点电子信息产品中手机、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的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15%以上。
二是产业技术创新实力稳步提高,重点企业发展良好。2004年至2009 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长保持在2%以上,占销售比重保持在20%左右。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0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六成。2009年,电子信息前百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万亿元,利润持续保持正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占到 1/5,重点企业各项指标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朗。201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比同期工业水平高2.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随着外需不断回暖,外销出现持续增长,到5月底,全行业累计外销增速开始超过内销。从整体上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基本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日益增多,总体回升趋势明朗。
记者: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制造、视听等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在“十一五”期间的整体发展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
肖华:计算机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成为信息产业增长的亮点,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十一五”时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最快、技术创新水平最高、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计算机产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促进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产业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数量稳中有升,高新技术企业层出不穷,大型企业突破成长瓶颈。计算机产业集群日趋成熟,区域投资显现新增长点,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集成电路产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集成电路全行业积极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宏观经济向好的带动下,产业所聚集的技术创新活力、拓展市场的能力和企业整合的内在动力得到释放,为“十二五”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芯片设计能力大幅增强,工艺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关键设备开始走向产业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制造代工业融入国际产业竞争。
视听产业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揽子刺激内需政策的拉动,仍然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平板显示和彩电转型取得了重大进展,数字电视相关产业发展较快,行业国际化特征明显,基本实现了“十一五”目标。平板显示和彩电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重大进展。保持了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基地和最大消费市场地位,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战略转型和产业延伸持续推进,平板电视产业链建设取得突破。数字家庭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三网融合落地,数字家庭的观念开始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信制造业销售规模逐年增加,行业增速趋缓;市场结构基本稳定,移动通信终端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出口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出口增速逐年下降,赢利能力显著提高;手机与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快速增长,电话单机与程控交换机产量逐年递减;中国通信设备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电信重组呈新市场格局,三足鼎立差异化竞争激烈。
基础电子产业发展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卓有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品持续优化升级;产业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尤为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初步发展。
记者:能否谈谈“十二五”的发展重点?
肖华:“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加大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突破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及材料、装备等瓶颈,夯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增强计算机、视听、通信设备等骨干产业,完善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家庭、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发展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五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形成产业分工体系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促进内外市场均衡发展;七是推动产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实现绿色发展;八是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两化融合;九是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