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分销业收购那些事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0年已是尾声,这一年分销市场跌宕起伏,上半年纠结在市场需求井喷与缺货交期延长之间,下半年逐步踏回正轨。与中国繁荣的电子产业相呼应,分销商的表现总体紧随大势,创造了五年来最大的行业平均增长——接近30%。部分规模庞大的分销商业绩增长率也很显著,例如富昌电子达到了75%。
目前艾睿、安富利、大联大的年度财报还暂未完结和披露,相信这几家巨无霸的数字也将相当惊人,相比富昌电子在中国的自然生长,三大巨头的高增长主要原因基于2010年发起的大规模并购。
台湾大联大(WPG Holdings)3月份收购友尚,一举成为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地区最大的电子元件分销商,两者2009年销售营收相加约为103.6亿美元。紧接着安富利(Avnet)犹如反击般的宣布以溢价30%的价格、总计5.9亿美元代价,合并2009年第6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Bell Microproducts,又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投下另一枚震撼重弹。总部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安富利2010财年(截止到2010年7月3日)EM(Electronics Marketing,电子元件部)部门收入达到109.668亿美元。几乎同时,总部在纽约的艾睿电子(Arrow)也宣布收购分销商Converge(肯沃)以及电子元件目录分销商Verical。位于日本前三大的分销商Macnica继2008年末收购香港授权分销商骏龙科技(Cytech)之后,再次出手获得台湾分销商茂纶6成股权。
至此,三大巨头在电子元件方面的全球销售额已经旗鼓相当,排位是安富利EM、大联大、艾睿(2009年98亿美元),中国市场的排名则是大联大、安富利EM和艾睿。上半年三四月份掀起的并购热潮这才宣告一个段落。
然而,2010年注定是特别不平静的一年。10月,艾睿闪电发起两起收购案,目标分别是北美地区市场排名第9的Nu Horizons Electronics和第14的Richardson Electronics旗下RF、无线与电源部门(Richardson RFPD)。由于两起并购案将于今年底和明年初才能完成,艾睿公司的高管对此还处于静默期,因而并没有透露太多这方面的策略和细节。不过,艾睿此举对于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市场的扩张意义是不言而喻的,Nu Horizons和Richardson RFPD都已在中国耕耘数年,两者都是以技术服务见长,拥有一批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Nu Horizons在工业、军事、网络、电信和数据通讯等终端市场有较强的实力,而Richardson RFPD面向基础设施和无线网络、电源管理与替代能源市场也具有良好的优势。这些优质的供应商、技术团队、客户资源无疑将为艾睿电子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在快速增长的亚太市场进一步巩固地位。
下半年收购热的另一个主角安富利的收购则开启了新的先河——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收购了深圳本土的一家分销商——裕能达电气有限公司(Eurotone)。这是全球分销商如艾睿、安富利,针对本地分销商的第一起收购,而此前都是通过收购香l港或台湾背景的分销商扩大中国市场版图,如安富利收购晨兴、科汇、杨氏,艾睿收购奇普仕、Achieva。裕能达公司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应用提供各种类型的通用变频器,是英飞凌IGBT各型模块在中国的主要分销商,也是瑞士CT-Concept公司IGBT驱动器和Power MOSFETs产品的分销商。安富利此举收购将以最快的速度深入进入太阳能和风能这类快速成长的市场,扩大相应产品的客户群。
不过,三巨头的并购方向还是略微有所差异。大联大的策略是先以规模取胜,收购的公司品牌如友尚、品佳均保留,由于重合代理线的几率大增,这几家台系分销商的前端运营几乎照旧,因此也被人诟病为仅仅是“数字合并”、“联盟而已”而无太大意义。不过,这样的并购终究还是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安富利收购后的中国布局从实质上来说,也雷同于大联大,前端由安富利、安富利科汇和安富利杨氏三部分分治,后端物流、IT系统、行政整合。艾睿声称绝不会为了规模扩张而收购,而是考虑产品线、人才和客户群等其它缺失或互补因素。
经过了近两年的市场动荡,三大巨头的中国市场扩张步伐似乎正在加快,而且他们还会继续实施并购策略。在2011年分销策略展望的采访中,艾睿就明确表示明年将继续加强技术团队建设,收购本地IDH或技术型分销商的可能性非常大。本地分销商迄今为止均表现出健康的增长势头,他们一步步跨越5亿、10亿、15亿门槛逐步成为中坚力量,并且在特定的产品线或应用市场具备相对的优势,因而成为分销航母们的收购目标。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总会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与希望。对于2011年,在经济增长稳健的背景下,分销市场将如何演绎?本地明星分销商成为下一个并购对象吗?我们会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