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倒逼电子业加速补“短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本地震,震出了中国电子产品发展中的“短板”。地震引发的元器件短缺让华为、中兴、富士康、三洋等相当一部分企业感到压力。深圳华强北电子指数有限公司指数总监吴波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长远来说,要补上中国电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靠自主创新。
高端电子技术垄断
牵动全球电子神经
记者:日本地震后,部分中国企业不顾核辐射到日本抢购电子元器件,这说明什么问题
吴波:中国企业到日本抢购电子元器件,说明日本技术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无以替代的优势地位。
虽然很多业内专家都在呼吁说日本地震的影响是短暂的,也是可控的,但实际情况远不是仅仅一时的阵痛。手机和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副总裁何士友预计,这样的短缺将持续半年以上,正因为如此,华强北电子市场的日产元器件价格也继续维持震荡并稳步上扬的态势。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日本企业在哪些电子元器件领域有优势,它们对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吴波:这场地震确实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大潮退尽,人们才发现了是谁在“裸泳”。不只深圳、中国的电子企业,甚至世界很多国家的电子企业,对日本电子元器件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如果全世界某种元器件只能依靠一个国家、几个企业甚至是少数几家企业来提供的时候,这种现象就当引起我们的深思。“3·11”日本强震,撼动了全球电子产业链的根基,究其根源,在于日本企业特殊的战略地位和独有的发展空间,除了从闪存、单片机等集成电路,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看到日本电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
记者一些电子元器件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全球的70%有的甚至达90%,你怎么看
吴波确实让我们感到震撼。一些图表中所列的电子材料和设备,仅仅是日本电子企业在全球地位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幕后大鳄正在逐渐浮出水面。这些材料和设备都是电子制造环节不可或缺甚至不可替代的螺丝钉,如果相关企业受到了影响,对全球电子产业链的杀伤力将是深远和长期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安全更是如鲠在喉,这才是日本地震带给我们巨大恐慌的真正原因。
产业链断裂倒逼
中企“破茧”应对
记者:大地震引发电子元器件供应告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吴波:每一次毁灭性大事件都是重构次序和改变命运的机遇,意味着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开始,实际上,历史已经充分验证了大事件改变格局的巨大能量。
记者:能不能具体讲一下?有哪些历史经验?
吴波:台湾“921”地震带来的机遇就值得借鉴。1999年发生了台湾921大地震。由于台湾是全球PC产业链的心脏,也是数种相关零组件生产、以及PC/NB组装的重镇,此外,当时台湾也有众多晶圆代工厂与其他零组件制造商。
在“921”大地震之后的一个月,费城半导体指数(SOX)下跌了近13%,全球IT和半导体产业陷入了低谷。而我国内地由于没有核心技术,所遭受的重创可谓不堪言表。
记者:这对于深圳电子产业有什么影响?
吴波:这一年,深圳华强北老赛格电子市场开始了拆除,新赛格广场拔地而起;而华强电子世界在蓬勃发展,元器件的交易规模突飞猛进,华强北逐渐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名叫909工程的政策集中催生了8家国字号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加上随后的“18号文件”,以华大、华为、中兴集成、华虹等为主的企业开始成为行业的领军翘楚,带动着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开始孕育而生,从2000年起,张汝京也开始了和台积电CEO张忠谋长达10年的风云角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电子及半导体产业才进入了长达10年的高速发展期,也因此具有了和台湾电子产业叫板的实力。
记者:这次日本地震会有哪些影响?
吴波:中国电子企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具备了新一轮“破茧”的基础,这次地震加快了中国电子产业在高端元器件领域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的速度。
记者:能够担当大任的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有哪些?
吴波:我们的企业与日本企业在高端元器件领域确有差距,但也涌现出北方微电子、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格兰达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等一批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
记者:日本地震对这些企业会有哪些影响?
吴波:近几年来,受到成本削减压力和日元波动影响,日本制造企业开始外移。占据PVDF全球70%产能的Kureha首席执行官TakaoIwasaki说,日本的自然灾害将加快产能向海外转移的计划。其实日本和中国电子产业的合作源远流长,尤其在半导体领域,更是拓荒者。实话实说,日本企业对我国电子产业的技术输出和产业升级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日本和欧美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本土化政策也是坚定不移的,Kureha首席执行官TakaoIwasaki的一句话就足以代表了行业巨头的内心独白——他说,公司会继续在日本开发技术研发,核心技术应该留在日本,日本应该是母工厂。
记者:对此我们一定不能抱有侥幸的心态,要清醒地认识到,招商引资只是手段,自主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吴波:是的。人才是实现自主创新目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突出人才战略,为自主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此外,我们要把握好科技发展趋势,组织实施科技登峰计划,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攻关,力争在新一代基础电子及设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此外还要优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中小企业以产业链专业分工方式进行模块化创新,形成集聚集群创新优势。
高端环节创新
体现国家意志
记者:高端环节、高新技术领域创新,除了企业的努力外,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吴波:在元器件领域加快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高端环节受制于人,不只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国家意志,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实施。
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称“新18号文”)的通知。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和市场七大方面扶持推动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18号文件范围的扩大,简直是场及时雨。如果我们抓住这次地震和政策机遇,瞄准差距,集聚优势,精耕细作,日本企业在电子关键专用材料及专用设备的领先地位将不再一枝独秀,我们的本土企业也有机会站上国际大舞台。
记者:从日本311地震,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和电子大国的巨大差距,要充分认识到,只要你有独门秘笈,关键环节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你才有足够的谈判筹码,也就有了和别人掰手腕的机会。
吴波:追溯以往,日本企业的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模仿到创新,日本企业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创新发展模式和思路,利用好我们在资源尤其是以稀土为核心的战略资源上的优势,奋起直追,集群作战,我们的未来还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