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董明珠的身份转变:打工妹、销售王和技术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红色披肩,白色套裙,一头利索的短发,微笑中透着智慧——这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谈起成功秘诀,这位勇立改革潮头的女强人却说出“吃亏”二字。
她说,改革带来机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机遇。过去的35年,格力和她本人证明了一件事:在改革大潮中做好,不仅要把自己当成改革的“主角”奋勇前行,还得有点“吃亏”精神。
“我搭上了‘改革的顺风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时,你在做什么?”
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董明珠毫不犹豫地回答:“刚到珠海,在一家家地卖空调”。
“南下珠海并不为了淘金。而是开始去认真地想,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她说。
“当时,经济体制正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很多像营销一样的行业应运而生。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董明珠回忆道,“既然有了机会,为什么不抓住呢?”
从36岁南下打工到如今执掌世界最大的空调企业,董明珠从不讳言自己搭上了“改革的顺风车”。“我始终把自己当成‘车’上的一员,有‘主角’心态。”
“馅饼不会随意掉下来,需要你去抓,去抢,去消化。”董明珠说,从打工妹到“销售女皇”,她一直把自己当做这个行业的“主角”,去思考、去坚持。
在空调还是个奢侈品的时候,董明珠就看到了行业的潜在市场。“撇开生活水平提高不说,就凭全球温度逐年上升这一趋势,我就坚信空调迟早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有了这份坚定,董明珠开始念起“空调”经。卖场一家挨着一家跑,技术知识一个接着一个恶补,在路上晒晕过,骨裂了还坚持跑业务。
1992年,刚加入格力两年的董明珠个人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
“我始终坚信,主动会带来成绩,推动市场扩大。”董明珠说。因为这种“主动”,每一次改革进展带来的“天翻地覆”,对她而言,都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之门被开启。
刚加入世贸组织时,很多人认为“狼来了”,董明珠却当做“强身健体”机会。“我从不惧怕竞争。”董明珠说,“事实证明,‘狼’并没有来,我们却更强壮了。”
“吃亏”是福不是祸
某种程度上,改革带来的机遇相同,人们看待它的心理不同,导致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董明珠说,中国制造最应警惕的,是急于求成、期待“一夜巨变”的投机心理。“企业要立足长远,不要怕眼前‘吃亏’,否则很难成长起来。”
123 责任编辑:Flora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