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闷声赚钱的智能手机系统厂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科创达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北四环的一个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当你走进这家公司,就能发现这家企业对Android的情有独钟。从前台,到会客厅,再到大大小小的会议室,代表Android的绿色机器人图标随处可在。
这是一家低调却在业内声名鹊起的公司:它帮助索尼、联想等众多智能手机厂商开发着其Android智能手机中的系统,同时还为高通、英特尔、展讯等移动芯片厂商提供着Android技术支持服务。
“中科创达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得益于我们抓住了Android带来的机会。” 中科创达总裁耿增强在一间会议室里聊起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他说,2010年前后,Android系统突然爆发,很多手机厂商有了开发Android系统的需求,但由于国内做Android系统的厂商寥寥无几,这样提前布局的中科创达就抓住了机会。
耿增强透露,公司成立5年来,每年都实现了盈利,并且保持着稳定的超高速增长。目前,中科创达已经提交了国内创业板上市申请。员工规模由创立之初的100多人,扩张到1000多人。
契机:Android爆发
2008年3月,中科创达正式成立。当时,公司聚集了一批Linux系统开发方面的专业工程师,主要业务是基于英特尔MID平台,帮助日立(66.78, 0.00, 0.00%)公司做MID设备。但是切入Android领域,是从帮助高通做一款平板电脑开始的。
2009年,高通推出了一款平板电脑的参考设计,软件部分就是由中科创达开发。而正是从这个项目开始,中科创达开始全面转向了Android系统。
“2009年,当时很多国内厂商还没有做Android系统的产品。” 耿增强说,中科创达的团队很了解Lunix系统,研发之后发现,Android未来一定是机会。
2010年初,很多国产手机厂商还在销售功能手机,因为销量很大,并且还有利润,很少在Android领域进行投资。但是智能手机的快速爆发,超过想象,很多手机厂商也开始使用Android系统开发智能手机。
以往功能手机的开发周期只有2-3个月,但是转向Android系统,却需要8-9个月。缺乏Android人才的手机厂商遭遇了痛点,而这正给了中科创达机会。
与此同时,由于高通等芯片厂商推出智能手机参考设计方案,需要本地化的软件团队支持,熟悉Android系统的中科创达又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与芯片企业的合作,不但给中科创达带来了营收,还提高了其在手机行业内的影响力。
目前,中科创达服务的手机厂商包括索尼、富士通、夏普、联想、天宇等厂商,同时达成技术服务合作的芯片厂商也有很多,如高通、英特尔、英伟达、展讯等。
核心:吃技术饭
虽然很了解Android系统,中科创达却没把业务模式直接面向消费市场,而是选择了面向企业客户。在耿增强看来,虽然消费市场有很多的机会,但是竞争激烈,需要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而这并不是中科创达的优势所在。
“中科创达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还是集中于对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这样的优势决定着消费者市场并不适合我们。”耿增强说,中科创达的根本就是技术,“我们是一家靠技术吃饭的公司”。
在业务层面,中科创达为企业提供Android系统连接芯片的底层技术,但是面对一些小企业客户的需求,围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电视,中科创达也分别提供了SmartDroid、BigDroid和TVDroid三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科创达还摸索出来一条利用消费市场反攻企业市场的方法。UCAM全能相机就是中科创达面向终端消费者开发的应用,这款应用在全球已经有超过6000万用户,由于受到用户喜欢,很多手机厂商转而购买中科创达的相机应用技术。
耿增强透露,中科创达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也在进行技术储备,公司组建了一直独立的团队对Android系统进行瘦身,以便未来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提供商。
挑战:管理是个问题
中科创达专注Android技术获得了风险投资的看好。2011年,高通、ARM、北极光创投等机构曾联合向中科创达进行了近1亿元的投资。
现在,中科创达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杭州等地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开设了日本、美国分公司。
耿增强说,现在最让他烦恼的是管理问题。以前,团队规模小时,团队的灵活性可以保证,但是现在上千人的员工规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给中科创达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在中科创达的员工构成中,研发工程师占据了绝大部分。由于Android人才的需求巨大,中科创达实际上也面临着员工流失的问题。
耿增强并不回避这些问题,但是他认为:“我们最需要做的还是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的根本。”
目前,中科创达的收入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市场,而在未来,这家本土厂商将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中韩厂商将会是智能手机市场的赢家,我们需要赢得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