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海尔部下的上游产业链“小钉子”已复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如今懒人横行的世界里,诸如刷头会自动旋转的电动牙刷、自动洗牌的麻将桌越来越受欢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电器”产品,都需要一个小小的内置芯片才能工作,这个芯片的学名叫MCU(俗称单片机)。
过去,MCU可以应用在家电、智能电表、工业控制、汽车等领域,但是,近年来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宽泛,新的应用层出不穷,“有些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把它们归类。”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总裁兼CEO张晓诗说。
考虑到中国市场本身的宽广,这是一个看上去生机勃勃、充满机会的行业,但如果你准备投资其中,却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张晓诗所领导的海尔集成电路公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在这一领域创业13年,亏损期就长达10年。
不仅如此,这样一家小公司,还在6年前成为MCU行业曾经的老大、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微芯科技的“眼中钉”,对方以侵犯知识产权名义将其告上法庭,一顿穷追猛打。当时的海尔集成电路还未盈利、客户寥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市场与诉讼的挑战是棘手甚至致命的。直到2011年,饱受亏损和诉讼之苦的海尔集成电路,在卖出了上亿颗芯片后,才刚刚跨过营收亿元门槛,2012年实现营收1.41亿元。今年4月,多年来悬在头顶的利剑也终于卸下。上海高级人民法院以终审判决裁定,微芯诉上海海尔集成电路侵犯其著作权一案终审败诉。
中国入世之后,曾有大量中国公司遭遇跨国公司的专利围剿,汽车、家电、通讯、电池等各个行业都有与国外巨头打专利权官司的经历,海尔集成电路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而此案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另一个原因或许是,上海海尔集成电路公司出自名门——这是大股东海尔集团为自身转型在产业链上游布下的一个“小钉子”。在白色家电领域,8位MCU是必备的元件之一。根据当年媒体报道,海尔集团在进行“流程再造”时,同时成立了两家集成电路公司,分别是北京海尔集成电路和上海海尔集成电路,前者的重心是做机顶盒芯片,而后者则是8位MCU。按照现任海尔集团高管喻子达当年的说法,其目的是为海尔的流程再造服务,避免内部信息不对称,降低采购成本服务。现已退休的原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当时出任上海海尔集成电路的董事长,初始投资800万人民币。按照杨绵绵的计划,公司要成为“中国MCU第一品牌”(该公司成立时,当时国内8位MCU市场是国际品牌的天下)。
但运作三年后,海尔即体会到在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之难。芯片行业与家电行业虽然是上下游关系,但差异巨大,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需要更专业的人士来运作,海尔遂开放股权,引入具备行业投资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由后者找来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实际运作公司。2004年,元禾控股成为最早进入的风险投资机构。
123 责任编辑:Flora来源:中国企业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