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用户眼中的智能手表:功能太碎片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骚熊子/文
我不是“土豪”,也谈不上Geek,Pebble是我入手的第一款可穿戴式设备,也是唯一一款。
初识Pebble是通过一篇科技文章,报道的内容主要是提及Pebble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的融资获得成功,我记得当时文章用醒目的字眼提到这是在Kickstarter平台上融资金额最多的一个项目。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认识了Pebble,当然也包括我。不过后来让我做出决定购买它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另外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提到Pebble公司决定开放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来供开发者进行应用的开发。因为小弟现在还是某校的研究生,所学专业也是搞软件开发,自己也有那么点小小的Geek精神,再加上智能手表当时还属于比较新的事物(现在算吗?),这样我入手一个既能有机会真正了解智能手表这个新鲜事物,同时对自己的编程也有一定的提升,所以后来在网店购买了一个黑色的Pebble。不过可惜的是我入手的Pebble并不是原装的,因为当时原装的要么断货,需要等上一段时间,要么就是有点小贵,我入手的这款是中国加工的,基本上与Pebble在国外的发行价差不多,1100元人民币。
入手后就是了解Pebble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使用Pebble需要手机下载一个名叫“Pebble”的App,前段时间这个App已经升级成为1.7.0版本,一些新的功能被加入进来。以前的版本基本上只支持电话,短信提示;更新后的1.7.0版本可以支持音乐播放控制,日历提醒等功能,当然Pebble还内置了一些诸如计步器的模块,使用过程中需要手机与Pebble通过蓝牙进行连接,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Pebble的功能了。
入手到现在,Pebble给我的感觉基本上可以概述为接下来几点:
1.响应时间:在使用Pebble的过程中,我认为Pebble的响应速度几乎是无缝的,甚至是比手机还快了那么一点,表现在每次有电话或者是短信进来的时候,Pebble其实都比手机更早进行提示,也就是说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往往是Pebble先提示有电话或者短信进来,接着手机才会响应,对音乐的控制也基本上是无缝的;
2.耗电量:这也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性能参数吧。因为Pebble采用的是电子水墨屏,所以续航时间还是比较久的;
3:外观及界面:Pebble提供的可选颜色还是蛮多的。从整个外观来看,Pebble显得比较中规中矩,不会显得很浮夸,材质方面是塑料制成,所以重量上不会过重,整块屏幕大小也比较适中;
4:特色:Pebble提供多种Watchfaces可供用户选择,以及包括内置的一些计步器模块。跟现在市面上的可穿戴式设备相比,Pebble还是显得比较保守。
其实在入手Pebble之后,关注腾讯科技的报道,发现接踵而至的就是一系列可穿戴式设备的推出,不管是已经推出了两代的Sony smartwatch,还是声称并不打算进入可穿戴式设备领域的高通Toq(其主要是推广一种技术,可以减少耗电量),还是刚上市不久就面临30%退货的Sumsang Gear,还是国产新秀果壳和映趣科技,又或者是大家都很期待的科技巨头苹果的iwatch,Google的Gem,不管是其主打智能功能,还是健康跟踪功能,似乎看起来都有点太分散,各个厂家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定义产品,设计产品,往往给大众的感觉就是“碎片化”,功能本来就不多,还不统一,你主打的功能我没有,我主打的功能你没有,这让消费者很难做出抉择,毕竟价格也是硬伤。尤其是对于想入手一只智能手表的消费者来说就显得很被动,名气小的厂商没有足够的品牌吸引力,名气大的又面临着退货,耗电量快,甚至是隐私的问题。
我自己是很看好这类产品的,之所以造成大家对可穿戴式设备持有怀疑的态度,估计也是厂商们太急于推出自家的可穿戴式设备,但这些设备往往更偏向于试水,功能简单,没有规范,耗电量,退货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价格偏高,不能够说服消费者,不能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所以给大家造成了一种印象:这就是可穿戴式设备,这就是智能手表?不管怎样,不管是智能手表这个属于可穿戴式设备的垂直领域,还是整个可穿戴式设备大家庭,都亟需一个行业标准出现来作为指导,有了标准整个生态环境就相对规范了很多,所以骚年,快去创造奇迹吧!
关于我
骚熊子,男,24岁,成都某高校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