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能否助光伏产业持续“回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经历了多年亏损后,部分国内光伏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对此,有专家表示,国内光伏企业还应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方式扩大内需。
无需燃油、每天晒晒太阳就能奔跑的太阳能汽车;在阳光下可以充当手机充电器的太阳能眼镜;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居民可以在自家楼顶建设家庭光伏电站……伴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的应用范围已经遍及各行各业,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光伏产能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自2008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背后,是我国光伏产品产能过剩、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出口却缺乏内需市场、光伏产业的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在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展开“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后,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立即进入“寒冬”。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回升,国内部分光伏企业正逐渐恢复盈利,光伏产业再次见到“曙光”。
有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光伏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是此次光伏产业“回暖”的原因之一,国内光伏企业应该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提高国内市场需求,以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内光伏企业还应该增强光伏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光伏产品的性价比。也有专家提醒在国内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也有可能造成新的“过剩”。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光伏产业开始“回暖”
我国光伏产业曾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但从2010年起,光伏产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经过几年的调整,特别是相关部门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光伏产业开始有所转机。
在今年11月举行的“2013光伏领袖峰会”上,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介绍,中国四大光伏企业已经扭亏为盈,天合光能集团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盈利。有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的复苏得益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2013年是国内光伏产业的“恢复之年”,预计全球需求总量会达到35吉瓦,比2012年的30吉瓦增长约15%,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
“今年,国内多个大型光伏基地和分散式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中国光伏装机量将达到16吉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吉瓦。”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光伏产业逐渐复苏的重要保证。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非常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部分光伏企业开始着手建设光伏电站,这也是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原因之一。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国内光伏企业的产品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不必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在宋登元看来,我国光伏企业“回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经过了“寒冬期”的洗礼,国内光伏企业不断增强光伏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光伏产品。同时,光伏企业还不断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专利检索和专利预警分析等工作,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导读】有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光伏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是此次光伏产业“回暖”的原因之一,国内光伏企业应该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提高国内市场需求,以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的问题。
经历了多年亏损后,部分国内光伏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对此,有专家表示,国内光伏企业还应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方式扩大内需。
无需燃油、每天晒晒太阳就能奔跑的太阳能汽车;在阳光下可以充当手机充电器的太阳能眼镜;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居民可以在自家楼顶建设家庭光伏电站……伴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的应用范围已经遍及各行各业,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光伏产能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自2008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背后,是我国光伏产品产能过剩、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出口却缺乏内需市场、光伏产业的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在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展开“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后,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立即进入“寒冬”。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回升,国内部分光伏企业正逐渐恢复盈利,光伏产业再次见到“曙光”。
有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光伏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是此次光伏产业“回暖”的原因之一,国内光伏企业应该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提高国内市场需求,以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内光伏企业还应该增强光伏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光伏产品的性价比。也有专家提醒在国内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也有可能造成新的“过剩”。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光伏产业开始“回暖”
我国光伏产业曾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但从2010年起,光伏产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经过几年的调整,特别是相关部门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光伏产业开始有所转机。
在今年11月举行的“2013光伏领袖峰会”上,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介绍,中国四大光伏企业已经扭亏为盈,天合光能集团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盈利。有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的复苏得益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2013年是国内光伏产业的“恢复之年”,预计全球需求总量会达到35吉瓦,比2012年的30吉瓦增长约15%,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empirenews.page--]
“今年,国内多个大型光伏基地和分散式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中国光伏装机量将达到16吉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吉瓦。”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光伏产业逐渐复苏的重要保证。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非常认同上述观点,他表示,部分光伏企业开始着手建设光伏电站,这也是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原因之一。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国内光伏企业的产品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不必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在宋登元看来,我国光伏企业“回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经过了“寒冬期”的洗礼,国内光伏企业不断增强光伏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光伏产品。同时,光伏企业还不断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专利检索和专利预警分析等工作,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导读】有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光伏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是此次光伏产业“回暖”的原因之一,国内光伏企业应该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提高国内市场需求,以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的问题。
专利数量不断增长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相对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光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为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我国光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约为4.5吉瓦,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国内光伏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全球市场占有率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并形成了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控制设备系统集成及电站建设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宋登元表示,中国的光伏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不断研发,已经掌握了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核心技术,与欧盟、美国相比,关键技术不仅不存在差距,反而保持领先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光伏领域的研发热情不断高涨,比如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申请数量上,中国已超越美国和欧盟,专利申请数量占中国、美国和欧盟专利申请总量的45%。
英利集团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光伏领域提交了大量专利申请。据宋登元介绍,截至今年11月,英利集团共提交了1418件专利申请,845件专利申请已经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占30%。提交专利申请的领域覆盖了硅材料、高效电池和组件、光伏系统及储能技术的光伏领域全产业链。这些专利技术为英利集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英利集团研发的“熊猫”电池及组件技术,使其生产的光伏产品具有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并具备技术输出能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若想尽快走出发展困境,还需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比如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面,虽然国内企业也可以制作该款产品,但水平和欧美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光伏系统组装方面,国内企业在标准检测、防漏电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欧美设置贸易壁垒 国内企业另寻出路
由于国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较小,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欧美光伏市场的需求急剧下降,产品价格暴跌,因此,产品主要依靠出口的光伏企业陷入发展困境。自2011年开始,美国、欧盟又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光伏产业一直是中国新能源的优势产业,中国的光伏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在欧盟、美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这也直接导致欧盟、美国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锐减。”宋登元介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部分光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当地政府则将光伏企业的发展困境归咎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量过大。
为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宋登元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增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后的再创新能力,特别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保持光伏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以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而任浩宁则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应该扩大内需以应对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在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率在40%至45%之间。”任浩宁表示,中国的光伏产品还未走进人们的实际生活,光伏企业应该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不断扩大内需,以此解决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由于受并网效率低下,光伏电站发电不稳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也可能造成新的‘过剩’”。
本文由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