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厂商各显神通 比拼升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MCU的较量中,从早期的比拼单一产品的性能,到后序比拼产品阵容、比拼价格,再发展到比拼生态系统。经过这一系列的竞争,MCU市场版图从最早的“百花齐发”演变为“几家争鸣”。坚守下来的企业没有放松,而是施展浑身解数,继续搏击。从当前MCU厂商的最新表现来看,MCU新一轮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新品推出周期缩短
以前一款MCU新品的推出时间一般是半年或一个季度,现在企业推出新品的间隙时间再次缩短,从2013年的第三、第四季度各MCU厂商的表现来看,3个月内两次推出新品。
从近年在MCU市场表现活跃的ST来看,7月份ST发布了STM32系列微控制器,以32美分的价格及32位的性能扫清设计障碍。紧接着9月份,ST又发布了新开发工具和嵌入式软件组成的2款STM32F4开发生态系统。同时,产品量产时间也在缩短,4月ST推出的微控制器已宣布即将量产。
在这期间,MCU市场的重要一极Silicon Labs更是不甘示弱,8月份推出了针对低成本电机控制应用而设计的高集成度、功能丰富的8位微控制器。两个月后的10月份,Silicon Labs又刚刚推出基于32位微控制器。
不难看出,随着MCU新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企业除了产品和技术的较量外,在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角逐继续加剧。
瞄准细分市场 展开差异化竞争
活跃在MCU市场上的企业几乎已形成多样化的产品阵容,如何在同样的产品阵容优势下实现差异化竞争,是企业面临的一大考验。
为此,MCU企业在产品规模上不断壮大,产品更加细分以瞄准精细市场。Silicon Labs亚太地区MCU资深市场经理鼓志昌表示,现在Slicon Labs可扩展性的低功耗EFM32 MCU已超过240种。
据了解,加上ST近期推出两个新的产品线,其STM32 F4一共包含有26个型号的产品。意法半导体中国区微控制器市场部经理曹锦东表示,这些产品在性能、功耗、价格等方面进行了最佳的权衡和组合。未来不久,F4还会有更多的系列会推出。
MCU厂商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细分市场的机会,今后MCU产品组合方面将有怎样的发展。对此,曹锦东肯定地表示,今后一定会有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新产品出来。
打造“硬件+软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当下MCU企业竞争的焦点。在打造生态系统中,最早从只做硬件转向“硬件+软件”。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MCU厂商在多维度建设生态系统建设上下工夫。
客户不仅关心产品的价格,比如关心用多少成本去开发产品、花多少钱去买技术支持;还关心需要花多长时间熟悉产品,当升级的时候是不是要重新改设计也需要考虑进去。
在完善生态系统,企业在增加软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多工具。对此,ST不仅提供芯片,还提供相关的软件和工具,这样使客户能够快速地评估、使用其产品线。
为了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EFM32Zero Gecko系列产品支持免费的Simplicity Studio软件开发套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可以一键访问所有信息、文档、energyAware工具、软件和源代码库的集成环境,可以快速开发低能耗的应用。
同时,在产品架构上进一步优化,建立多种能耗模式,充分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彭志昌告诉记者:“Zero Gecko MCU包括五种能耗模式:运行模式、休眠模式、深度休眠模式、停止模式、关机模式。其中,在深度睡眠模式中待机电流消耗仅有0.9μA。”
MCU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MCU厂商各有神通,如何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考验MCU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
本文由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