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智能手表在2014年仍未开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也许是个例外,当然还有在2013年突然就火爆起来的智能手表(SmartWatch),这是科技领域屈指可数的能让大家兴奋起来的新鲜产品了。尤其是后者,苹果要推出一款革命性的智能手表的传言一直甚嚣尘上,而《纽约时报》关于苹果智能手表的报道则写下了这样的评论“我想苹果致力于手表(iWatch)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类似的眼镜已经被别人发明了”。
当然,智能手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多年来厂商对智能手表的追求从未停止过,30年前就已经有手表厂商试图在手表中加入计算器、日历和无线数据连接功能。1983年,精工就已推出首款量产的资料库手表——D409系列,早期的D409最多可以存储112个字符作为备忘录,用户还可以通过一支触控笔在底部的液晶触摸屏上输入文字。次年精工又推出了UC-2000,它将手表作为显示器,与键盘相连时,甚至可以输入文字并运行BASIC语言。
正如三星智能手表GalaxyGear广告所说,人们对于真正的智能手表的渴望,与电子行业本身一样古老。我们对智能手表的渴求如此强烈,甚至造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词汇:SmartWatch。2013年可以说是智能手表大发展的一年,消费者们一下子有了Pebble、索尼、三星等诸多品牌可供选择,而诺基亚、谷歌、苹果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都被爆料正在研发智能手表。以至于人们纷纷乐观的估计,在2014年一场智能手表的大战已是不可避免,消费者也能受益其中,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功能齐备,时尚个性的智能手表。
遗憾的是,时间进入2014年,这场智能手表的大战并未如期而至,甚至群雄逐鹿,大家纷纷推出智能手表新品的迹象也很难看到。在2013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共有新品超过30款,而在2014年这样的新品面市却是屈指可数,少得可怜。
百花齐放的智能手表为何遭遇这般冷遇?我们不妨来看看如今在2013年最吸引眼球的两款智能手表——三星Galaxy Gear与索尼新款SmartWatch
2的表现,这两款堪称目前“Android智能手表”的旗舰产品。虽然这两款智能手表纷纷标榜自身的智能和效率,却都需要通过与Android智能手机相连的方式,才能获取信息和提醒。即使抛开这一点,少得可怜的续航时间、杂乱无章的第三方应用支持,以及笨重无比的外观设计,同样让人无法接受。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两款智能手表的表现告诉我们,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科技巨头,现阶段也只能把智能手表做成这个样子了。我想,这也是2013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新品超过30款,但销量破万的不足5款的根本原因。
智能手表到底是手机的延伸?还是实用的手表?还没有业界给出明确的定义。尽管厂商正在不断向终极目标挺进,但仍然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对多数消费者来说,这类产品的价格仍然过高,功能和电池续航能力太过有限,产品尺寸也显得有些太大,很难真正吸引到主流用户。
如今最主要的障碍还是来自技术层面。比如设备的充电方式,智能手表所需的电池比智能手机电池小5到10倍,但人们不会希望自己的手表也像手机那样几天就充一次电;其次就是需要有更好的显示器,苹果和三星都在研究曲面柔性显示技术,不过将移动设备穿戴在身上和随身携带它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另外对于穿戴式产品而言,它还需要更加时尚的设计元素,而不是那些又笨又重的设计。
我想,人们对智能手表领域越来越感兴趣背后的一个因素是,人们在可以轻易获得信息方面发现了真正的价值。而且,对于各种信息而言,手表正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因为手表就在你的手腕上,佩戴者看手表很容易,而且通常人们每天都会戴手表。从这个角度而言,智能手表的作用不是为了取代智能手机,而是简化信息传递的方式。换而言之,消费者需要的是一款发展私人关系的设备,而不是类似于手机的这类手持式的设备。
新一代智能手表可以连接智能手机,拥有拓展智能手机屏幕的功能,比如它可以显示手机来电、短信或者微博等信息,用户在不方便时可以不必再需腾出手将手机从口袋或背包中掏出来。虽然有的智能手表已嵌入了一些自身的应用程序,但其真正最重要的附加价值仍是与智能手机的连接。因此,智能手表应该和智能手机一样,必须是具有革新性的产品——一款腕带式的智能设备,可以读取我们所需要的数据,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信息量。
智能手表的市场潜力仍然是巨大的,从目前推出的产品来看,仍需要在语音技术、生物识别、通话、云存储和电量消耗方面进行平衡。当然进入这一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资源,还需要有在硬件和软件、云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积累。实际上,大多数的厂商要么不敢想,要么缺乏进入该行业的实力。很多厂商的表现其实也在告诉业界,他们只是浅尝辄止,不想在未尝试过的产品上冒太大风险。
因此,至今在市场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厂商,可以创造出一款主流成功的智能手表产品,苹果可能是个例外。抛开炒作,苹果一直不肯亮出自己的底牌,正如苹果CEO蒂姆库克说的:“只有了不起的东西,才能说服人们非戴上它不可。”他目前只是口头表示腕带式产品很“有趣”,不过苹果公司已在很多国家注册了“iWatch”商标,而近来几个苹果专利均指向腕戴式设备,而2013年8月苹果成功挖角耐克FuelBand设计主管,成了苹果正在开发智能手表的又一个证据。在智能手表领域,苹果的iTunes和iCloud等软件将是其核心优势。苹果的iWatch手表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新的“果粉”追捧对象,也会像iPod、[!--empirenews.page--]
iPhone和 iPad一样进行一场革新,但现在这一切也仅仅是传闻而已。
智能手表对智能手机保持一定独立性是很有用的,但是传说中的iWatch只有成为iPhone的完美搭档,才有可能大获成功。iWatch要获得成功,肯定要依赖苹果公司的核心优势:软件生态系统。iPod
Nano早在2010年就意外地在用户的手腕上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是因为它是一款优秀的手表,而是因为它能与iTunes同步,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吸引很多人。凭借着多年以来建立起的用户信任度,苹果可以轻而易举地在iCloud中整合健身追踪服务。不过,苹果仍必须小心翼翼的在功能、电池续航时间和售价等因素中做出平衡——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所以iWatch这么久以来一直“千呼万唤出不来”。这也表明苹果在研发智能手表这一产品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如今坊间最新的传闻是,苹果iWatch智能手表将于2014年下半年上市发售,售价介于149美元和229美元之间。在苹果iWatch正式上市之前,估计我们要对智能手表市场的沉寂还得再忍耐一段时间了。很多厂商都相信,只有苹果公司进入该领域,掀起智能手表的热潮后,他们的产品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才能令消费者关注到。当然,苹果的进入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苹果公司的技术研发力量强大,足以整合手表的时尚性和功能性,并使之与iPhone和iPad等设备实现无缝对接,这有助于催化智能手表这一产品领域的成熟度。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苹果公司将藉其霸主地位,分去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正如当年在平板电脑市场发生过的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