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国产手机热销冷思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两天配合央视做“国产手机热销的冷思考”报道,正好梳理下自己的思路。
国产手机热销,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第一季度国产手机销量下滑,整体市场份额却已经接近大陆手机的70%,说国产手机一统江湖也不为过,可惜份额虽然优势明显,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整体印象却并没有改变很多,就像朋友所说,国产手机份额这么大,咋滴身边使用国产手机的人并不多。
朋友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近期有关国产手机的讨论也比较多,品牌升级的确是国产手机这些年一直面临的主要困境。
其实近期国产手机的热销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稍微有点年纪的朋友都记得2003-2004年国产手机的疯狂,包括夏新、TCL、南方高科、首信、东信等一大批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让曾经垄断大陆市场的外资品牌黯然神伤,可惜之后随着山寨手机的崛起,这些品牌大都走向覆灭,虽然短期内打败了跨国品牌,却不成想败给了山寨。
2003-2004年的国产手机从巅峰到沉寂体现了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制造的优势,国产手机之所以战胜跨国品牌因为性价比,而之后因为山寨崛起而走向沉寂也因为性价比,性价比是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是中国制造立足世界的根本,却不是中国手机品牌立足的核心,性价比撑不起中国品牌,更不足以让自己走向走向世界,只能撑得起中国制造傲视群雄。
要形成自己的品牌首先得有销量做基础,当年国产手机虽然整体疯狂,单个国内品牌并没有一家能够独霸天下,前三名甚至前五名国内品牌市场份额相差并不多,不足以形成规模优势,更遑谈市场控制权,联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电脑行业的霸主,也是在国内市场占据30%以上市场份额后通过收购IBMPC业务迅速形成了规模优势,从而奠定了全球品牌的基础,目前的国产手机热销与当年疯狂表面上来看差别不大,现在包括联想、华为、酷派、小米在内市场份额都在10%左右,大家伯仲之间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厂商都已经开始走向海外,希望借助海外市场形成自己的规模优势。
与当年国产手机疯狂不同之处在于本土企业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联想已经成为全球电脑老大、华为也已经成为全球电信设备前两名,两家公司都拥有手机的全球市场布局,年初联想通过收购Moto移动希望借鉴当年收购IBMPC的经验迅速实现手机的规模化,而华为也是立志借助全球市场迅速成为全球公认的第三,小米则希望将互联网营销复制到全球,在国内市场难分伯仲的困局中,通过海外市场迅速实现规模化是中国手机品牌立足市场的捷径,也是摆脱中国制造困局的必要途径。
做品牌需要规模,基业长青而需要核心技术,与当年国产手机疯狂时代不同的是中国手机厂商日益重视对核心技术的投入,只是不同公司的侧重不同,华为希望借助在芯片领域的投入树立自己的核心优势,这一点在近期LTE招标中已经逐步开始显现,小米希望在互联网体验及布局上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联想因为电脑、服务器的领先则希望通过多设备互联建立自己的差异化壁垒,至于OPPO、VIVO则向高端发展,希望通过唯美产品奠定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不是企业管理层一厢情愿的投入便可以形成,与企业规模、影响力及国际化程度等多个因素息息相关,一味责怪大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投入不足只是外行人的无厘头,从产业来看中国国产手机目前的热销与当年的疯狂已经不在一个层次,虽然目前就断言中国手机将出现国家化品牌为时尚早。
另一个体现国产手机进步的例证是华为、中兴等公司在专利上的储备,2G时代大陆企业鲜有话语权,3G因为TCSCDMA大陆拥有一点专利,而目前的LTE华为、中兴甚至联想通过收购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专利保障,专利虽然不是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品牌的充分条件,却是国产手机成为国际化领先厂商的必要因素,没有专利的保护伞,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成为国际领先品牌。
2011年底HTC一度在美国市场占据第一,结果引来包括Apple、Nokia等竞争对手扯不清的专利诉讼,导致业绩一路下滑,专利储备不足是关键因素,反观三星成为全球第一之后同样招致苹果更凶猛的专利诉讼,不仅没有导致业务下滑,凭借自己的雄厚的专利储备三星这些年对Apple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应当说大陆企业在专利上的储备为未来称雄国际奠定了基础。
国产手机热销说明了国产手机的进步,不过国产手机要形成国际化的品牌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说国产手机会重复当年手机疯狂地困境有点杞人忧天,不过盲目自大认为国产手机一定会顺利崛起也是自不量力,客观的说国产手机至今只是从春秋走向战国,至于谁家是大秦目前尚难下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