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用户也就能忍受6个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以下为原文内容要点:
用户为何“变心”快?
刚才提到的这位卖家不但在eBay上挂牌拍卖,还在一家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的非科技类公司的内网上打了广告,但是这块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过了整整一周也没卖出去——4月1日,它在eBay上的竞拍价格为100英镑(约合人民币1000元),与半年前299英镑(约合人民币3000元)的售价相比已是相当划算。
无独有偶,那家大公司的内网上还有一则出售二手Galaxy Gear的广告信息,而且是“随便出个价就成”——有如此给力的条件摆在那里,那块表的确很快就卖出去了。
但是,这两则广告反映了可穿戴设备面临的一个问题:用户不喜欢,它们就完蛋了。
美国移动市场研究机构Endeavour Partners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上述问题:在拥有可穿戴设备的美国消费者中,三分之一的人只用了不到6个月就再也不用了;美国每10个人里就有1个人拥有某种运动追踪设备,但是其中一半的人已经不再用了。
那么,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器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它们尚未成熟?还是一些更加根本性的原因所致?
上文中两个小故事里的卖家情况有所不同:第一位卖家是在购买Galaxy Note 3平板手机时参加了移动运营商的促销活动从而拿到了一块Gear手表,但是很快就嫌它丑;第二位卖家是真的想买并且真的用了一阵子,但是在三星迅速推出新一代Gear之后深感失望。
这些故事让人不得不对一些数字多加思考——例如市场研究机构Kantar的数据显示,英国共有42.6万块智能手表,其中13.6万块为Galaxy Gear。但是在这些智能手表当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没人用了。
在eBay上搜索“Galaxy Gear”,去除“护套”和“贴膜”等配件信息之后,还有将近900条结果,而“在购买Galaxy Note 3时免费拿到,但不喜欢”是个很常见的理由。
市场研究机构CCS Insight去年秋天对美国和英国地区的超过1500名智能手机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5%的人听说过智能手表,超过50%的人知道健身追踪器,但是在拥有可穿戴设备的人里,40%的人已经不用它们了——原因要么是没兴趣了,要么是忘了戴了。
与智能手机和MP3的差异
虽然上述观点都不是定论,但是这种现象确实值得可穿戴设备厂商担忧,因为那些“先买后弃”的消费者本来应该是对它们最有兴趣的早期用户。
相比之下,智能手机的早期用户当年根本不会想要抛弃自己的黑莓、Treo、Windows Phone或Symbian手机,他们发现手机可以用来随时随地收邮件和看网页之后,就会离不开它们。
而作为可穿戴设备“先头部队”的健身追踪器其实也不是没有市场需求——英国有450万名成年人是健身房的会员,而美国的健身房会员数量比英国还要多10倍。但是,市场规模巨大的健身追踪器目前依然不是人们用了就离不开的东西。
健康追踪器预示了可穿戴设备的什么问题呢?它们可能不够亮丽,可能不够小巧,可能电池续航时间有限,可能缺乏精彩的“杀手级”应用。
然而,MP3播放器在早期也存在存储空间非常有限、USBhttp://product.it.sohu.com/list/subcate_682_1.html连接速度相对较等问题,很多早期的MP3播放器都被用户扔进了抽屉里。但是,MP3依然发展迅猛并最终取代了便携式CD播放器、MD播放器和卡带机。
不过,MP3播放器之所以能大放异彩,关键在于把音乐整合到了播放器里——后来,MP3的功能又被整合到了手机里。
根本问题是“有用”
一项我们能称之为有用的新技术,要么可以取代或简化某些功能,要么可以说服我们产生对全新事物的需求。但是目前来看,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器既没有找到它们能像MP3取代CD那样取而代之的对象,也没有能深深吸引用户的全新功能。
调查显示41%的跑步爱好者都会在跑步时带上智能手机——他们可以给手机装上运动追踪应用,所以就不那么需要健身追踪器了。
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表还都是智能手机的“小伙伴”,无法完全摆脱智能手机,很多可能会觉得:反正手机也是要随身携带的,与其用手表接电话、收通知、拍照片还不如直接把手机拿出来。
总之,可穿戴设备在外形设计、电池续航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最根本的一个问题还是“有用”。谷歌推出的Android Wear可穿戴设备平台或许有望改变现在的情况,Google Now、语音搜索和“卡片”系统或许能给第二代可穿戴设备用户带来更多精彩体验——但是,要想让人们像当年接受数字音乐播放器和智能手机那样接受可穿戴设备,还需要更强大的理由。(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