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管“血洗”微软:亚洲智慧欧美获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者:安无蛋
1993年,蓝色巨人IBM因为机构臃肿、企业文化封闭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亿美元,以至媒体们说IBM“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比尔·盖茨直接断言它只有倒闭一条出路。在愚人节这天,51岁的郭士纳临危授命,出任IBM的CEO。接下来的九年里,这位铁血宰相通过一系列调整,让这家曾经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叱诧风云的IT企业重振雄风,再执牛耳。郭士纳将他这段经历写成了一部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而近几年来,郭士纳或者其他老IBM的人,也可以大声嘲笑微软了。机构臃肿、企业文化封闭等曾经背在IBM身上的负面词汇,用到微软身上,也大约合适。
与以前威名赫赫的企业如惠普、康柏等相比,微软已经是笑的时间最长的企业了。自1980年MS-DOS在IBM-PC上大获成功,到2002年Windows XP一统江湖成为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不二之选、MS Office成为办公软件标配,再到2008年意欲以446亿美元的巨资收购雅虎,微软一直是在引领风骚笑傲江湖,虽然在后期的互联网市场上被Google、Facebook等连连撞了老腰。2008年盖茨退休,生意人巴尔默掌舵,同时移动互联网市场因iPhone的推出风起于青萍之末,微软帝国这才陷入困顿境地,开始走下坡路。
业内人总把微软比作一只巨大无比的八爪鱼,凡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有,他都要插上一脚、抓上一手。而他所生活的那片水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处在变化当中。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微软所熟悉的桌面电脑软件市场正在慢慢萎缩。科技的发展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渴望摆脱束缚。无论是用作工作还是娱乐,你必须被绑在电脑前面,得盯着屏幕,得手握鼠标——这就是僵化和束缚,也是很多办公室疾病的源头。巴尔默时代的微软,最为严重的战略错误是,他们不得不持续粉饰帝国的辉煌,用任何可能手段去挽救财务曲线的下滑、去保有既得利益,而没有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去重新审视所处的生态环境,去倾听用户的声音,去重新规划发展路线。
巴尔默是个只知低价进、高价出的商人,对于技术不甚了了,但对盖茨忠心耿耿。说他善于谄媚可能有些过了,但他的确曾自比为盖茨的老婆,并说这种亲人似的关系能够产生1+1=3的伟大魔力。巴尔默执掌微软的期间,微软人心散乱、战略不清,进退失据。赶不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好吧,我们买雅虎吧。赶不上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好吧,我们买诺基亚吧……这时期的微软,仍是盖茨时代微软公司的发展惯性延续,Windows 7之后接着出Windows 8,认为自己的绝杀技一直能够达成绝杀。他们的DNA一直没有变。
12